[发明专利]智能型钢轨涂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7838.9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陆金元;朱寿明;邵长胜;柳海民;刘志宏;张卓欣;肖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源盛机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3/00 | 分类号: | B61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钢轨 涂油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附件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型钢轨涂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列车速度、密度和运量的增加,加速了曲尖轨及小半径曲线钢轨的磨损和报废,平均每三个月就要进行一次更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大大增加了铁路维护的费用投入。特别是主要到发线接发列车和侧向通过的曲股尖轨,由于受侧向通过列车的列数和速度的影响,侧磨更为严重。
中国专利88219959.5中,轨道涂油器主要有撞头、压板、压板传动机构、钢丝软轴、齿轮泵、涂油板、涂油舌等组成,该装置在对轨道进行涂油时,列车车轮踏面撞压撞头,使压板受压下降,经压板传动机构将扭力传给齿轮泵,泵出油脂给涂油板,再经涂油舌涂到钢轨内侧。该设备具有以下缺点:1)列车车轮撞压撞头,磨损了车轮和撞头,缩短了车轮和撞头的使用寿命;2)列车每个车轮撞压撞头都会有油脂喷出,造成了油脂的极大浪费;3)单纯采用机械结构,设备内部磨损较大,使用寿命短,自动化程度较低。
现今主要是通过人工在线路的曲尖轨及小半径曲线钢轨内侧面涂抹减磨脂来完成轨道减磨,但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缺点:1)人工涂抹的每次间隔周期较长,受行车以及安全因素的影响,人员不可能针对每辆列车经过曲尖轨及小半径曲线钢轨时进行涂抹减磨脂工作。2)人工涂抹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差异等因素,不可能完全能涉及覆盖。3)侧磨点由于人工涂抹的因素不可能完全被覆盖从而效果不明显。4)人工涂抹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容易造成人为事故,并且减磨脂涂抹不均匀也同时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油、耐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型钢轨涂油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智能型钢轨涂油系统,包括
涂油设备,用于将减磨脂涂抹于钢轨头部的内侧面;
储油设备,由于储存减磨脂;
油泵,用于将储油设备中的减磨脂输送到涂油设备;
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处理传感器的触发信号并向油泵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油泵工作;
传感器,用于探测经过的轮缘,并向控制系统发出触发信号。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具有可对油泵工作时间进行设定的设定模块。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具有缺油报警模块,所述缺油报警模块与储油设备相连。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电磁传感器。
智能型钢轨涂油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列车轮缘经过;
传感器检测并发出触发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接收处理并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油泵工作;
油泵启动工作,向涂油设备输送减磨脂;
储油设备供油;
涂油设备喷涂减磨脂;
减磨脂粘附于轮缘内侧面,在后继轮缘经过时,伴随着列车行驶方向在钢轨头部的内侧面有效的形成一条减磨带。
优选地,通过控制系统中的设定模块设置时间T,使油泵启动运行时间T后停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日常设备工作时无需人员操作,人员安全性提高,减少人力成本支出。2)可在缺油状态时产生缺油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添加减磨脂。3)自动化智能控制减磨脂泵出,只有在列车经过时,传感器才会发信号,针对性强,保证每列列车经过曲尖轨及小半径曲线钢轨均有效加载减磨脂起到对钢轨的保护和减磨作用。4)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5)整个系统部件均不与列车直接接触,加大行车安全可靠性。6)通过列车不断地行驶经过,产生的润滑减磨带减小了曲尖轨及小半径曲线钢轨的磨损,提高了钢轨的使用寿命。7)泵出的减磨脂作用针对性强,并且可以按照实际使用调节泵出量,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源盛机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源盛机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7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金属废水生物质反应器
- 下一篇:双重防电磁辐射高分子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