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77460.2 | 申请日: | 2012-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5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六盛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08 | 分类号: | A61K36/808;A61K36/899;A61P11/00;A61P11/04;A61P31/14;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风热,是中医病证名,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较轻、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甚则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比如常见的风热感冒就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外感,多发生于春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
此外,风热乳蛾、风热喉痹、风温肺热、温疫客卫所致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等症也是多发病。而现代医学所述的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以及肺炎、麻疹、腮腺炎初起,属风热之邪或温疫邪毒侵袭肺卫者。
中医治疗此类病证,多采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治则。目前市售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中药制剂颇多,但立法上常一味清热解毒,过用寒凉,常有患者用药后病情加重时,多数医者不知道是误用药物而引起,仍认为是病情自然进展而加重。有时出现了严重的寒战高热,甚至昏倒休克,也多把原因归咎于病人的体质不适应,亦不认为是未辨证而盲目用药所致。特别是老人和小儿,滥用寒凉,往往加重病情。不仅如此,患者还常常需同时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另外,许多方剂在抑制体温升高的同时改善咽喉肿痛、咳嗽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组方不尽合理,所以鉴于这些情况,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中药产品是急需解决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的产品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它是主要由下列原料组成:柴胡8-20份、金银花5-20份、连翘5-20份、僵蚕3-12份、蝉蜕3-12份、薄荷2-9份、黄芩5-15份、桔梗3-15份、玄参5-15份、大黄1-5份、甘草1-10份。进一步来说,它是主要由下列原料组成:柴胡10-16份、金银花9-15份、连翘9-15份、僵蚕6-10.7份、蝉蜕5-9.3份、薄荷5-6.7份、黄芩9-13.3份、桔梗6-13.3份、玄参9-13.3份、大黄1-2份、甘草4-7份。具体来说,它是主要由下列原料组成:柴胡12份、金银花10份、连翘10份、僵蚕8份、蝉蜕7份、薄荷5份、黄芩10份、桔梗10份、玄参10份、大黄1份、甘草5份。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原料还有:杏仁3-15份、芦根10-30份。进一步的用量为:杏仁7.5-13.3份、芦根15-25份。优选处方中各组分的用量为:柴胡12份、金银花10份、连翘10份、僵蚕8份、蝉蜕7份、薄荷5份、黄芩10份、桔梗10份、玄参10份、大黄1份、甘草5份、杏仁10份、芦根15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取药物原料,分别制成多种口服剂型,包括:片剂、分散片、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滴丸剂、凝胶剂、口服液体制剂。优选为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取药物原料,加水煎煮,合并煎液,过滤,浓缩,干燥,制粒,即得颗粒剂。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取药物原料,加水煎煮,合并煎液,过滤,浓缩,即得口服液。
本方由柴胡、金银花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解热透表的功效。特别为增强利咽止痛的作用而加入桔梗、薄荷、甘草、大黄、玄参。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消痈;玄参润燥降火;大黄导热下行,安和五脏;薄荷疏散风热而利咽,玄参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若为增加止咳效果,可加入杏仁、芦根。全方具有解热透表,利咽散结的功效
在研究过程中,对传统方银翘散与升降散进行了深入探索。目前市售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中药制剂颇多,本方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寒而勿凝”,立法上不一味清热解毒,而是强调清中有透,使邪有出路。对风热、温热之邪在表,尤其不宜过用寒凉。本方无寒凝冰伏之弊。②组方上合入升降散,僵蚕、蝉衣宣畅气机,尤适用于外感风热,内有积滞之患儿。③处方用药必先从中医理论出发,从前人有效古方中发掘,仅以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作参考,绝不喧宾夺主。④据长期临床观察,本方退热迅捷,疗效较同类市售中成药为优。无论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一般不需同时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和解热药,有利于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对风热、温热之邪导致高热且伴有咽喉肿痛者尤为适用。并采用动物实验等现代药理学方法来筛选处方、验证疗效。
药理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六盛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六盛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7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