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草莓脱毒苗的繁育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6614.6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史腊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腊虎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草莓 脱毒 繁育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草莓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脱毒苗的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
草莓作为草本植物,其繁殖是以母株形成的匍匐茎苗作为子苗的方式进行的。一旦感染病毒,则母株直接传递给后代。经多年无性繁殖后,植株体内大量积累病毒,造成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我国曾先后从日本、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引进了数十个脱毒草莓品种,其最初表现都相当好。但种植几年后,种性开始退化,产量逐年下降,生长势变弱。其根本原因是这些脱毒苗引进后,国内缺乏严格的隔离繁育体系,在种苗繁育过程中重新感染和积累了病毒。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每年对优良草莓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并在严格隔离条件下繁育生产用苗。
目前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的脱毒草莓种植面积占全部栽培面积的80%以上,大大提高了草莓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在日本,利用脱毒草莓苗后,其果实产量达到4t/667m2。笔者曾在汕头的澄海、丹东的东港等地,利用西班牙品种——弗杰利亚的脱毒苗作试种,其果实产量超过3000kg/667m2,而且果实整齐,色泽鲜艳,产值超过当地品种产值的一倍以上。
目前,我国草莓的带毒现象十分严重,亩产一般都在1500kg以下。如果生产上采用脱毒种苗,则草莓果实的单产可望提高30%~60%。因此,在我国草莓生产方面,研究和利用草莓的脱毒技术并建立完善的脱毒苗繁育体系比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更为重要。可以说,采用无毒草莓种苗是草莓栽培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
下面对草莓种苗的脱毒及隔离繁育过程作一简要介绍。
1、无毒试管苗的获得
草莓的茎尖分生组织不带病毒。选择国内外的草莓优良品种,切取其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诱导出新的幼苗,这样得到的植物称为试管苗。
1.1、培养基的制备
草莓茎尖培养最常用的是MS培养基或是white培养基。另加一些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利于茎尖分生组织的分裂和生长(其制备过程此文中不赘述)。
1.2、茎尖的切取
草莓的茎尖取材采用8~9月份生长的匍匐茎的生长点为宜。结合热处理,取带有一个叶原基,长0.3~0.5mm的茎尖较好。将取下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1.3、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以22~25℃为宜,光照强度约为3000Lx,光照时问为每天15~18小时。经50~60天的培养,即可分化出幼小植株,再培养2个月,植株可长出4~5片叶。这时即可进行生根培养。
1.4、扩大繁殖
为提高繁殖率,可取新生芽进行继代培养,获得很多腋芽形成的芽丛。取生长良好,并已长出几个正常叶片的新茎进行生根培养,剩下的小芽再进行培养。
1.5、生根
生根诱导可在专门的生根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增加吲哚乙酸的浓度)上进行,它能促进根的发育。还可以培养基中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使根系疏松透气。但草莓为易生根植物,如果利用生根粉诱导,即可在瓶外生根。具体做法是:将具有3~5片叶的无根新茎,经用生根粉浸泡茎基部后,栽入消过毒的珍珠岩或蛭石中,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15~20天后可发根。
1.6、炼苗
当苗长到3~5cm高,并已发根后,应及时将苗转到营养钵中。所用培养土必须经过高温消毒。此时的培养温度为20~25℃,变温培养效果更好。注意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经过2个月的炼苗,即可适应田间的气候条件,至此,得到的完整植株称为实验室苗。
2、网室祖母本苗的繁育
由于以上过程形成的实验室苗数量很少,成本高,需进一步扩大繁殖。这一操作过程必须采取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既要防止空气中的蚜虫传毒,又要防止土壤中的线虫、真菌和病毒的侵染。
具体做法:
(1)空气中的蚜虫隔离:用40目的尼龙筛网建成网室,以隔绝空气中的蚜虫及其它昆虫入内,断绝空气中的病毒来源。
(2)培养土的隔离:网室内作成宽1.5m,深25~30cm的槽形沟,然后覆以塑料膜与土壤隔离。沟内用草炭和地下深层的生土以1∶1的比例混合做成苗床,再将苗床用甲醛消毒。
(3)定植密度:每畦定植1行,株距35cm,定植时间一般在3~5月份。一般繁殖系数为50~80倍。在生长后期,苗子全部覆盖畦面。这种网室繁育的苗子称为祖母本苗。
3、露地母本苗的繁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腊虎,未经史腊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面成型基板的LED灯
- 下一篇:具有耐磨耐高温的绳索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