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6370.1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苟仲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苟仲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5B27/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黄启行;方晓明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制冷系统 及其 制冷 方法 | ||
1.一种吸收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热装置、第二供热装置、第一供热管道、第二供热管道、吸收式制冷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与第一供热管道中的阀门以及第二供热管道中的阀门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供热管道的阀门开启,第二供热管道的阀门关闭,从而控制切换第一供热装置通过第一供热管道为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供热;或者,控制第二供热管道的阀门关闭,第一供热管道的阀门开启,从而控制切换第二供热装置通过第二供热管道为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供热;
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蒸发器用于输出冷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凝器、吸收器、冷却水循环管道;以及,
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中的溶液吸收了所述直燃式的供热装置或热泵装置释放的热量后,溶液中的制冷剂析出,成为气态制冷剂;
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冷凝器中冷凝为液态制冷剂,该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
所述液态制冷剂进入到低压的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蒸发器中变为低压、气态制冷剂,该过程中进行制冷:吸收热量、输出冷量;
所述低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到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吸收器,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中析出了制冷剂的浓溶液传输到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吸收器中喷淋而出,从而吸收了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吸收器中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形成稀溶液后再回流到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中;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吸收器中形成稀溶液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
所述冷却水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管道进口流入,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冷凝器和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吸收器中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水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管道出口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热装置为直燃式的供热装置或利用太阳能的供热装置;所述第二供热装置为热泵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池、第二换热池、蒸发器、冷凝器;
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管道出口与第一换热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管道进口与第一换热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相连;
所述热泵装置的蒸发器设置于第一换热池中,用于吸收流经第一换热池中的冷却水的热量;
第二换热池的出水口与第二供热管道的入水口通过管道相连,第二换热池的进入口与第二供热管道的出水口通过管道相连;
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设置于第二换热池中,用于向流经第二换热池中的介质释放热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装置还包括:压缩机、节流阀、制冷剂循环管道;所述热泵装置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依次通过所述制冷剂循环管道首尾相连,构成封闭的热泵装置制冷剂的循环通道;
所述压缩机用于对所述热泵装置制冷剂加压,使热泵装置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后进入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
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具体用于冷凝液化所述热泵装置制冷剂,使所述热泵装置制冷剂成为液体,并将所述热泵装置制冷剂释放的热量释放到第二换热池中;
所述热泵装置的节流阀用于对从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流出的热泵装置制冷剂进行减压,使所述热泵装置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液体;
所述热泵装置的蒸发器具体用于吸收从第一换热池中流过的冷却水的热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池中的介质具体可以是水、导热油、空气。
7.一种吸收式制冷方法,包括: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供热管道的阀门开启,第二供热管道的阀门关闭,从而控制切换第一供热装置通过第一供热管道为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供热;或者,控制第二供热管道的阀门关闭,第一供热管道的阀门开启,从而控制切换第二供热装置通过第二供热管道为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供热;
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蒸发器输出冷量制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热装置为直燃式的供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苟仲武,未经苟仲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3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甜菊苷转化为莱鲍迪苷E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替换不相容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