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温低铯氟铝酸盐钎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6267.7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华;羊浩;牛志伟;李莉;陈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363 | 分类号: | B23K35/36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温低铯氟铝酸盐钎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温低铯氟铝酸盐钎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及铝合金的钎焊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由于具有密度小,热导率和电导率高等优点,在工业中被广泛采用。钎焊相对于熔焊和压焊具有焊接接头变形和应力小,尺寸精度高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铝及铝合金的连接技术。
在铝及铝合金的火焰或炉中钎焊时,首先要选用合适的钎料和低熔点钎剂。钎焊过程中铝钎剂先于钎料熔化,除去铝及铝合金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并保护钎料不被高温氧化,使钎料与母材润湿、填充母材间隙形成牢固的接头。所以,钎剂在铝及铝合金的火焰钎焊和炉中钎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钎剂的熔点要低于钎料和母材的熔点,为了满足钎焊低熔点铝合金的要求,低熔点钎剂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也是限制钎焊技术在铝合金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难点之一。
1986年,学者Suzuki K提出了一种中温不溶性钎剂CsF-AlF3,钎剂的主要成分为氟铝酸铯。该专利指出,此种钎剂的熔化温度是440℃~480℃,专利保护的成分为,。该种钎剂有三大优点:(1)钎剂不吸潮,焊后残渣无腐蚀性。解决了传统氯化物钎剂吸潮、腐蚀性强的问题。(2)钎剂熔点较低,适焊铝合金种类多。在该专利中CsF-AlF3无腐蚀钎剂的熔化温度为440℃~480℃,可以钎焊除2系列和7系列之外的大部分铝合金。(3)火焰适应性好。该种钎剂的火焰适应性较常用的无腐蚀AlF3-KF(NOCOLOK)钎剂好,十分适合进行火焰钎焊。但是,CsF-AlF3钎剂中的主要成分为贵金属盐CsF,钎剂价格昂贵,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为了降低CsF-AlF3钎剂中贵金属盐CsF的含量,很多学者在不断进行新型钎剂的开发。
2001年学者Chen R对AlF3-KF-CsF三元相图进行了研究,指出在AlF3-KF-CsF相图的成分处,存在480℃左右的共晶点。相对于CsF-AlF3钎剂,AlF3-KF-CsF钎剂中CsF含量大大降低,钎剂的主要成分为氟铝酸盐——氟铝酸钾和氟铝酸铯。但是,即使采用AlF3-KF-CsF相图中共晶点成分作为钎剂的成分,钎剂中贵金属盐CsF的含量仍旧偏高(32wt%),价格依然比较昂贵。
2009年,中南大学贺军四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氟铝酸铯-氟铝酸钾钎剂的合成》中,根据学者Chen R绘制的相图,用化学法制备出了CsF摩尔百分比为18%的AlF3-KF-CsF钎剂,熔点在520℃左右,但经过换算,钎剂中CsF的质量百分比仍在30%左右。
2003年,Hu Jia,Zhang Qiyun等学者还对AlF3–KF–KCl三元系相图的研究,指出该三元体系有温度为534℃的共晶点。与AlF3-KF-CsF体系相比,该体系不含贵重金属铯,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钎剂的成本,但该共晶点的熔点(534℃)较高,适合焊接的铝合金种类有限。
上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AlF3-RbF、AlF3-InF、和AlF3-BeF钎剂,该类钎剂存在温度较低(480℃左右)的成分点,但 RbF、 InF和BeF(剧毒)的价格较CsF的价格更高,钎剂更为昂贵,难以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无腐蚀、熔点较低且贵金属盐CsF含量较低的新型氟铝酸盐钎剂对铝和铝合金钎焊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要解决在低熔点、无腐蚀性CsF-AlF3钎剂中,贵金属盐CsF的含量较高,钎剂的价格昂贵,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应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中温低铯氟铝酸盐钎剂,钎剂中CsF含量不超过20wt%,熔点为490℃~521℃,钎剂不吸潮、无腐蚀性,且适合进行火焰钎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钎剂由三氟化铝、氟化钾、氟化铯和氯化钾或溴化钾的一种或两种所组成,其具体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三氟化铝32~42%、氟化钾28~36%、氟化铯1~20%,氯化钾或氟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17~22%。
本发明提出的中温低铯氟铝酸盐钎剂的制备方法有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