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岩外表裂隙拉结加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6171.0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勇;李和军;杨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表 裂隙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岩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岩外表裂隙拉结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危岩体是在陡峭的岩石边坡上存在的一些摇摇欲坠的岩块,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危岩体将会坠落下来形成崩塌,因而危岩体必须及时进行治理,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高危岩体处治技术水平,防治危岩体灾害,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锚固技术采用正面穿透危岩体及危岩体与母岩体间的破裂面后进入母岩体的方式进行加固,对危岩体的破坏很大,如果锚杆量大密集,则对危岩体的潜在支解分体破坏作用更甚。此外,传统的锚固技术在正面穿透危岩体进行施工,锚杆施工部位位于尚未加固好的危岩体下方,在施工过程中保障安全性,即避免施工的扰动导致危岩体及(钻孔所致)破裂碎块的塌落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专门投入进行防范。另外,传统的锚固技术由于需先穿透危岩体再进入母岩体,需要的锚杆钢筋长度往往较长,如果危岩体量或危岩体与母岩体间的裂面缝隙较大,则锚杆钢筋长度则更甚,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危岩体锚固技术进行改进,避免其对危岩体的穿透性破坏,同时,避免在危岩体正面下方进行锚固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另外,尽量减少锚杆的长度,节省锚杆用量,达到安全、有效、经济节约的工程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岩外表裂隙拉结加固方法,使危岩体的加固治理达到安全、有效和经济节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危岩外表裂隙拉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析危岩体稳定性,根据危岩体的加固治理的稳定系数要求,计算得出锚杆的横截面面积及锚杆的数量;
2)分别在缝隙两侧的危岩体及母岩体上的合适位置钻取若干组锚孔,所述锚孔的深度为0.5m—6.5m,母岩体或危岩体上相邻两锚孔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25m;
3)根据需要制作锚杆,所述锚杆包括锚固段和连接段,在锚杆的锚固段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数个对中装置;
4)清孔后,将锚杆的锚固段分别置入危岩体及母岩体的锚孔之中并灌水泥砂浆锚固,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25—M35,以提供足够的粘结锚固强度,待灌浆凝固且强度达到要求;
5)利用连接杆将每一组锚孔内的两锚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同组的两锚杆的连接段端部之间的距离,连接时通过机械套筒将连接杆的两端与两锚杆的连接段螺纹连接。当所述连接杆长度小于同组的两锚杆的连接段端部之间的距离时,通过拉伸连接杆及连接杆两端的锚杆,并采用机械套筒连接紧固,从而使得连接完成后的连接杆内具有预应拉力,完成拉结加固。
进一步地,再将危岩体与母岩体之间的裂隙内部及周边清理干净,视裂隙大小情况在缝内置入钢丝网,同时在危岩体与母岩体的交接表面处亦铺设钢丝网覆盖裂隙周围的危岩体及母岩体区域,在缝内灌水泥砂浆,并在表面覆盖的钢丝网上浇筑水泥砂浆。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装置由绕锚杆的锚固段一周均匀分布的3个支脚组成,所述支脚与锚杆的锚固段焊接固定在一起,且支脚与锚杆之间具有30°—60°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经过防腐处理。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在锚杆表面刷防腐油漆或防腐涂料,如环氧树脂防腐涂料,环氧树脂防腐涂料作为一种现有的成熟产品,使用方便,同时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该锚杆采用带肋钢筋,这样锚固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锚孔倾斜设置;方便灌浆操作,达到最佳灌浆效果,保证施工质量。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方法仅需在危岩体表面及母岩体表面进行分别进行的短距离钻孔,并从两者外表面将分别置入两锚孔内的锚杆进行连接,避免了传统的穿透危岩体进入母岩体锚固,从而减轻了对危岩体本身的破坏,通过在危岩体与母岩体间的裂隙附近进行短距离拉结的形式进行危岩体加固,能有效的就近将拉接力传递到危岩体内,避免危岩体在失稳时大变形的产生;
2、该方法沿母岩体与危岩体之间的裂隙对危岩体进行拉结加固,能可靠控制危岩体裂隙的继续开展,促使危岩体与母岩体相结合,由此提高危岩体的稳定性;同时,连接杆具有预应拉力,能减小缝隙,加强耐久性,拉结效果更好;
3、该方法适用于山区各类量大面广的危岩体加固,施工简便,安全可靠,且与传统的穿透式锚杆支护相比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是危岩体加固的有效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1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