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位系统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5825.8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业;刘福兰;李辉;王麟;吴定房;李天丽;蒋鼎琮;肖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B3/08;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炉渣 余热 连续 利用 系统 及其 工艺 | ||
1.一种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位系统包含中间包工位(1)、造粒冷却工位(3)、热交换工位(4)、余热利用工位(5)、蒸汽动力装置(6)与至少两个倾渣工位(2),所述的倾渣工位(2)的数量等于或小于造粒冷却工位(3)的数量,中间包工位(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倾渣工位(2)的数量;所述的倾渣工位(2)置于中间包工位(1)附近,造粒冷却工位(3)置于中间包工位(1)的下方;所述的造粒冷却工位(3)均与热交换工位(4)相连通,且热交换工位(4)还与余热利用工位(5)相连通,余热利用工位(5)与蒸汽动力装置(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渣工位(2)与中间包工位(1)均为可移动式,且它们至少在倾渣工位(2)向中间包工位(1)倾倒高炉炉渣时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的中间包工位(1)至少在其内部的高炉炉渣进入造粒冷却工位(3)时,位置与造粒冷却工位(3)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的中间包工位(1)中的高炉炉渣出口上设置有中间漏斗,通过中间漏斗调整高炉炉渣的流量与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渣工位(2)与中间包工位(1)之间设置有过度流渣槽(7),且过度流渣槽(7)固定在倾渣工位(2)或者中间包工位(1)上,倾渣工位(2)中的高炉炉渣由过度流渣槽(7)进入中间包工位(1)中;所述的中间包工位(1)具有保温功能;所述的热交换工位(4)的底部附近还设置有渣粒回收装置(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冷却工位(3)与热交换工位(4)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9),输送装置(9)将由造粒冷却工位(3)造粒后的高炉炉渣输送至热交换工位(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工位(4)通过管道与余热利用工位(5)相连通,且管道上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的蒸汽动力装置(6)是汽轮机,且汽轮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10)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6.一种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采用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工位系统,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A、将高炉炉渣倾倒入中间包工位(1)暂存,然后高炉炉渣由中间包工位(1)进入造粒冷却工位(3)中,高炉炉渣在造粒冷却工位(3)中被冷却并造粒形成800至1200摄氏度的灼热渣粒;
步骤B、造粒冷却工位(3)中形成的灼热渣粒被输送至热交换工位(4)中进行换热,从而在热交换工位(4)中形成700至1000摄氏度的热气流,且热交换工位(4)中同时排出换热后的高炉炉渣渣粒;
步骤C、然后热交换工位(4)中形成的热气流进入余热利用工位(5)中,在余热利用工位(5)中产生蒸汽驱动蒸汽动力装置(6)做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高炉炉渣由倾渣工位(2)倒入中间包工位(1)中,且设置有至少两个同时具备倾渣条件的倾渣工位(2);所述的中间包工位(1)设置为多个,多个中间包工位(1)在单位时间间隔后交替移动至与造粒冷却工位(3)相对应的位置,使其内部的高炉炉渣进入造粒冷却工位(3)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炉炉渣余热连续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造粒冷却工位(3)也设置为多个,且造粒冷却工位(3)的数量小于中间包工位(1)的数量;多个中间包工位(1)中,与造粒冷却工位(3)位置相对应的为工作中间包工位(1),其它的为预备中间包工位(1),倾渣工位(2)交替将高炉炉渣倒入预备中间包工位(1)中,预备中间包工位(1)在单位时间间隔后与工作中间包工位(1)相互交替,交替后等待倾渣工位(2)向工作中间包工位(1)倒入高炉炉渣,以此循环交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8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光灯具
- 下一篇:浓缩红桔油的制备方法及制得产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