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5305.7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7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侯冠宇;颜光裕;许益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W88/02;H04W88/0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网络连接装置,特别有关于可选择性的连接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并选择性的使无线网络模块提供不同功能的网络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连接方法包含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此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存在,有线网络受硬件、线路限制较大,但通常具有较好的网络品质。无线网络使用上较为便利,但其网络品质较不稳定,容易受到干扰。
此外,现行的网络连接装置通常是作为接收端(client)使用,即须依赖另一网络提供装置(例如基站)来提供网络连接给电子装置。然而,使用者也可能希望网络连接装置能具有其他种类的功能。举例来说,若家里有收信不好的角落或是有多个需要用到网络的电子装置,则可能会想利用中继器(repeater)来增加网络信号涵盖的范围。或者,也可能想将网络连接装置作为路由器(router),以将有线网络转变成无线网络。或者,也可能想将网络连接装置作为无线基站(AP),来使电子装置互相连接。
然而,现行的网络连接装置通常只能提供其中一种网络形态或功能。因此,若使用者需要多种网络形态或多种功能,则需要添购相当多的设备。不仅耗费成本,要将各设备都设定成能正常使用,也需要相当繁琐的步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为提供一网络连接装置,其可选择性的连接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并选择性的提供不同功能。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包含:一有线网络模块,用以使一电子装置连接至一有线网络;以及一无线网络模块,用以在一接收端模式下作为一无线网络接收端,使该电子装置连接至一无线网络。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包含:一有线网络模块,用以使一电子装置连接至一有线网络;以及一无线网络模块;其中该网络连接装置具有下列四种模式至少其二:一接收端模式,该无线网络模块使该电子装置连接至该无线网络;一路由器模式,该有线网络模块连接至有线网络且该无线网络模块作为一无线网络路由器;一基站模式,该无线网络模块作为一无线基站,可接收至少一更改指令来更改该无线网络模块作为该无线基站时的相关参数,使得该电子装置可通过该无线网络模块直接连接至他电子装置;以及一中继器模式,该网络连接装置连接至该无线网络,该无线网络模块作为一无线网络接收端,使该电子装置连接至一无线网络,且同时作为一无线网络基站。
根据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所提供的网络连接装置可选择性的使用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且可选择性的提供各种不同功能,而且,可以根据各种参数在不同模式间自动切换。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与笔记本电脑的连接示意图。
图2、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运作于一路由器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运作于一接收端模式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运作于一中继器模式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运作于一基站模式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的状态机。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 网络连接装置
103 以太网络模块
102 USB接口
105 Wifi模块
107 网络接口
109 笔记本电脑
111 USB线
113 网络线
201 DHCP路由器
203 因特网
205、207、501、503、601、603 Wifi接收端
401 Wifi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3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