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检测UTRAN拓扑的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5289.1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8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Q·徐;A·卡马特;S·多马拉于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克特朗尼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红燕;朱海煜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检测 utran 拓扑 系统 方法 | ||
本案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的发明名称为“用于自动检测UTRAN拓扑的系统和方法”,申请日为2007年3月30日,申请号为200810096674.0。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3月30日提交的,标题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of UTRAN Topology(用于自动检测UTRAN拓扑的系统和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0/909,287的优先权,因此在这里将其引入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于标识网络元件的系统和方法,尤其是,涉及用于自动检测和绘制附着于UTRAN网络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节点B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是首先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以及现在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化的第三代(3G)移动电话技术。UMTS使用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作为其空中接口同时承载电路交换(CS)和分组交换(PS)业务 。UMTS中使用的网络组件和协议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并可从3GPP,ETSI和其它资源的发布中获取。UMTS网络体系由3个域组成:核心网(C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以及用户设备(UE)。
核心网为用户业务提供交换和路由以及提供网络管理功能。核心网体系结构是基于具有GPRS的GSM网络。UTRAN给用户的UE提供空中接口接入。UTRAN中的基站称为节点-B,以及节点-B的控制设备称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UMTS用户设备经WCDMA空中接口与节点-B通信。UE可附着于PS域或CS域或这两者。UE能同时使用PS业务和CS业务。
UMTS为网络组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定义了多个接口和协议以建立到UE的语音和数据呼叫。每个呼叫包括多个通过各种接口的消息。为了完全分析呼叫,必须收集和关联用于该呼叫的所有消息。现有技术的一个缺点是在UMTS网络中可能有很多节点且为了精确地监视网络则必须知道这些网络节点中的每一个。
现有技术的第二个缺点是当组件,例如节点 B被添加,移除,升级,被服务或删除时,网络节点持续地改变。因此,内容提供商必须在每次发生这样的改变时手动地升级网络配置地图。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地解决或防止这些和其它问题,并且一般实现技术优点,其中监视设备采集网络节点处的消息并从采集的消息中的地址参数标识新的网络组件。网络组件随后在网络地图上被显示给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检测网络中的节点的方法,其中节点被耦合至网络控制器,包括标识用于该网络控制器的端口;在端口上采集由该网络控制器接收的消息;解析该消息以确定节点地址参数,其中该节点地址参数唯一标识该节点给网络控制器;以及如果该节点地址参数在先前未被标识,则向节点数据库添加新条目(entry)。所述到节点数据库的条目包括节点地址参数和逻辑信道信息。该节点可以是UMTS 节点 B以及该网络控制器可以是UMTS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该节点地址参数可以是与UMTS 节点 B相关的传输层地址(TLA)。该TLA由从以下组所选择的消息来承载,该组包括: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无线链路重配准备消息以及无线链路重配提交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耦合至UMTS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监视设备采集消息。通过耦合至监视设备的中央监视服务器将新条目添加至节点数据库。例如采集消息可以以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陷阱(trap)的形式从监视设备发送至中央监视服务器。多线程处理用于在多线程处理的第一个线程中接收和排队SNMP陷阱并在多线程处理的第二个线程中处理SNMP陷阱。新的UMTS Iub接口与检测到的每个新节点 B相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克特朗尼克公司,未经特克特朗尼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