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5017.1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邢小月;程旭青;方思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力科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冷热 分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冷热分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现有的冷热分离设备的示意图,高压气体从进气嘴91进入环形气室92,通过涡流器喷嘴93沿切向高速喷入涡流器旋转腔94,在涡流器旋转腔94内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流,由于进入涡流器转腔94的高速旋转的气体的内圈旋转角速度比外圈旋转角速度快,所以内圈的气体对外圈的气体做功,结果是内圈的气体温度下降,外圈的气体温度升高,热气流从热流出口95流出,冷气流从冷流出口96流出,同时热气流和冷气流的压力下降。因此,该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可以应用于气体的降压过程,并产生冷热两股气流。
但是,现有的这种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具有如下缺点:由于涡流器喷嘴93的大小不可调,所以无法避免上下游气体的流量和压力等参数的大幅波动,而当上下游气体的流量和压力等参数大幅波动时,制冷和制热效率都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冷热分离设备的涡流器喷嘴的大小不可调而导致制冷和制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包括涡壳和设于所述涡壳内的涡流器,所述涡壳和涡流器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涡壳的侧壁开设有高压气体入口,所述涡流器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高压气体入口相通的涡流器喷嘴,所述涡壳一端的开口与一热流管连接,所述热流管与一热气收集器连接,所述热气收集器上开设有热气出口,所述涡壳另一端的开口与一冷气收集器连接,所述冷气收集器上开设有冷气出口,所述涡流器内设有一可沿所述涡流器的轴向来回滑动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所述涡流器密封连接,所述移动杆上分别开设有彼此相通的移动杆冷气入口和移动杆冷气出口,所述移动杆冷气入口与所述涡流器相通,所述移动杆冷气出口与所述冷气收集器相通,所述移动杆伸出所述冷气收集器并与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杆沿其轴向来回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热气收集器内设有一可沿其轴向来回运动的热流调节帽。
具体地,所述涡壳和涡流器同轴设置。
具体地,所述移动杆与所述涡流器同轴设置。
具体地,所述移动杆通过一密封圈与所述涡流器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气出口通过一热气管与一取热设备连接,所述冷气出口通过一冷气管与一取冷设备连接,所述取热设备和取冷设备分别与一下游管道连接。
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密封箱体,所述移动杆穿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滑设有一与所述箱体内壁密封连接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一端与所述移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板另一端与一弹簧连接,所述弹簧固设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通过一导管与所述下游管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驱动板为弹性膜片。
具体地,所述弹簧通过一调节螺钉固设于所述箱体上。
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来控制移动杆的移动距离和方向,从而调节涡流器喷嘴的大小,进而控制进入涡流器的气体的流量和压力,因此可适应上下游气体的流量和压力等参数的大幅波动,从而提高了制冷和制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冷热分离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冷热分离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详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力科气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力科气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频率校正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散浆系统及散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