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理水体中过量氮磷及蓝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4871.6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惠峰;赵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理 水体 过量 蓝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技术,特别是一种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属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加剧,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大,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已是世界性的严重问题。由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人类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水体中大量营养物质积累,藻类繁生,水色浓绿浑浊,甚至变黑臭,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和人体健康,为了控制藻类生长,一般采用打捞法、物理吸纳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治理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费用高、产生生态危害、不易控制等特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需要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方法。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水浮莲,在含有机质的静水中生长迅猛,尤其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繁殖能力极强,在蓝藻污染的水域内养殖水葫芦,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总磷总氮,并且根系分泌一些化感物质,从而控制蓝藻的生长,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简单方便、易于实施的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的生物生态治理方法。大量试验表明,水葫芦对蓝藻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与藻类竞争氮磷和阳光等营养,并且通过根系分泌克藻的化感物质实现克藻作用。在水葫芦整个生长周期中均能大量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以及大量吸附水体中的蓝藻。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水体围隔将水葫芦控制在水面一定的范围内,控制其对水体的覆盖面积,利用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净化水体。
一种治理水体中过量氮磷及蓝藻的方法,步骤为:
(1)水体围隔的放置:将购买的水体围隔放入需治理的水中,沿着围隔取多点,在每个点上打桩固定,竹桩需打入到泥中0.5~1.5m深;竹桩固定以后,横向部分用钢丝将其绑扎固定;然后进行围网,将网底用石笼沉入泥中;
(2)水葫芦的种植:在水体围隔包围的范围内直接抛入水葫芦,水葫芦种养的面积为水体的30%-70%,种植时间选择晴天风平浪静的傍晚;初次种植后,部分水葫芦因运输、移栽等原因死亡,在两星期内,根据区域内成活情况,进行补种;
(3)打捞:水葫芦种养2~3个月后将其全部打捞,打捞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采用专业的船进行采收,或采用机械切割;打捞后的水葫芦经晾晒处理,进行资源再利用,用作优质的有机肥料或沼气发酵原料。
步骤(2)中在夏季温度过高时,对于生长过旺的部分及时收割。
所述的水体围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浮于水面上的浮子带,一是水面下的网状裙体部分,群体下端设有的配重部分。浮子带表层采用PVC布包裹,内部有多个空腔组成,每个空腔内设有泡沫塑料作为浮子,增加围隔的浮力,使其漂浮于水面。网状群体部分主要由渔网构成,设计高度为1.5m~2m。在网状裙体下部采用石块用以配重。其固定方式采用木桩固定,在围隔的两端及中间多段使用木桩多点固定,防止风浪过大而遭到破坏。水体围栏装置的主要功能是确保水葫芦不向外飘散,起相对隔离水界的功能,同时有利于后期的打捞工作。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不再局限于狭长的水域中应用(如河道),在开阔的大面积水域中亦可使用(如湖泊);对于后期采收,本发明使用机械化采收的方式,使用专业船只进行后期打捞工作,更为省时、省力、有效;本发明考虑到了水葫芦后期的资源化利用,将采收的水葫芦经晾晒处理,可用作优质的有机肥料或沼气发酵原料等,是一种生态环保又经济的水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水体围隔的放置:首先,将水体围隔投入水域中,打桩固定。沿着围隔取多点,在每个点上打桩固定,竹桩需打入到泥中1m深。竹桩固定以后,横向部分用钢丝将其绑扎固定。然后进行围网,将网底用石笼沉入泥中,确保水葫芦在围网内生长。
(2)水葫芦的种植:水体围隔所包围的面积为需治理水域的30%-70%,种植时间最好是晴天风平浪静的傍晚为宜。初次种植后,部分水葫芦可能因运输、移栽等原因死亡,在两星期内,根据区域内成活情况,进行补种。
夏季温度过高时,对于生长过旺的部分及时收割。投放时的覆盖率为30%,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覆盖率可达到70%。
(3)打捞:最后在种养3个月后对水葫芦进行打捞处理,打捞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经过三个月的治理,此时的水质变得清澈透明,蓝藻的量明显减少,水质有显著改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48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漠奇异球菌海藻糖合成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下一篇:饮用水设备出水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