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轨气动提升旋转道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4161.3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义;王联刚;段元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市潞安合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26 | 分类号: | E01B25/26;E01B23/06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轨 气动 提升 旋转 道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单轨气动提升旋转道岔,属于煤矿的单轨吊道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道岔的灵活,安全直接关系到单轨吊的使用安全。目前煤矿的单轨吊道岔多为轻轨道岔,即使轨道用的是重轨的,到了道岔的地方还得转换成轻轨,有的就是依赖进口。所以轨道的利用率不高,且安全系数不高。而且传统道岔都是直线过渡,摆角小,距离长,吊车行走容易卡死,车速不宜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控制的提升旋转道岔,环保防爆、性能稳定且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轨气动提升旋转道岔,包括架体、总轨、第一岔轨、第二岔轨、旋转轨、提起机构和旋转机构,架体一端的下部中间固定有总轨,架体另一端的下部两侧各自固定有第一岔轨和第二岔轨,所述第一岔轨和第二岔轨结构相同对称安装,架体下方安装有旋转轨,旋转轨的两端均与总轨、第一岔轨和第二岔轨相配合,架体上方安装有旋转机构和提起机构,旋转机构和提起机构均与旋转轨的中部连接;
旋转机构的结构为:旋转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架体上方,旋转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杆的中部铰接,第一旋转杆的一端铰接在架体上,第一旋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旋转杆的一端铰接,第三旋转杆的另一端与旋转轨的中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提起机构的结构为:提升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架体上方,提升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伸向架体下方且套装在连接杆上,连接杆上位于连杆上方的位置设有卡环,连杆的中部铰接在架体上。
所述的旋转轨为弧形圆滑轨道。
所述的旋转轨两端上部设有挂钩,总轨、第一岔轨和第二岔轨上与旋转轨上挂钩相对应的位置均铰接有止动板,止动板上的挂钩与旋转轨上的挂钩相配合。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采用气动控制,一个气缸控制旋转轨转动实现变道,另一个气缸控制旋转轨进行抬轨和压轨,有效防止了旋转轨在震动情况下自己抬起而使轨道不平滑,结构紧凑,体积小且安装方便。
2、本发明中的旋转轨为圆滑的弧状轨,没有直线角,使车在道岔处运行平稳自如,防止出现卡车现象。
3、本发明在总轨和两个岔轨上均安装有止动板,在旋转轨没有旋转到位或者压轨没有完成时,止动板处于落下状态,挡住了车的运行使车无法前进,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转至另一岔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起机构控制旋转轨位于压轨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起机构控制旋转轨位于抬轨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为架体,2为总轨,3为第一岔轨,4为第二岔轨,5为旋转轨,6为提升气缸,7为连杆,8为旋转气缸,9为第一旋转杆,10为第二旋转杆,11为第三旋转杆,12为止动板,13为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单轨气动提升旋转道岔,包括架体1、总轨2、第一岔轨3、第二岔轨4、旋转轨5、提起机构和旋转机构,架体1一端的下部中间固定有总轨2,架体1另一端的下部两侧各自固定有第一岔轨3和第二岔轨4,所述第一岔轨3和第二岔轨4结构相同对称安装,架体1下方安装有旋转轨5,旋转轨5的两端均与总轨2、第一岔轨3和第二岔轨4相配合,架体1上方安装有旋转机构和提起机构,旋转机构和提起机构均与旋转轨5的中部连接;
旋转机构的结构为:旋转气缸8的缸体固定在架体1上方,旋转气缸8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杆9的中部铰接,第一旋转杆9的一端铰接在架体1上,第一旋转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杆10的一端铰接,第二旋转杆10的另一端与第三旋转杆11的一端铰接,第三旋转杆11的另一端与旋转轨5的中部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
提起机构的结构为:提升气缸6的缸体固定在架体1上方,提升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杆7的一端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伸向架体1下方且套装在连接杆13上,连接杆13上位于连杆7上方的位置设有卡环,连杆7的中部铰接在架体1上。
所述的旋转轨5为弧形圆滑轨道。
所述的旋转轨5两端上部设有挂钩,总轨2、第一岔轨3和第二岔轨4上与旋转轨5上挂钩相对应的位置均铰接有止动板12,止动板12上的挂钩与旋转轨5上的挂钩相配合。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市潞安合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治市潞安合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4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