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4125.7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邵霞;陆文聪;张睿;卢春;张良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B01J2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炭杂化气 凝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由无定型炭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组成,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1:0.25~0.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中,无定型炭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按质量比计算,其中无定型炭: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1:0.32~0.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其比表面积为350-520m2/g,孔径为10-100nm,孔容为0.58-2.80cm3/g。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间苯二酚和糠醛为有机相的前驱物,环氧丙烷为网络凝胶的诱导剂,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具有介孔结构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具体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溶胶的制备
将四氯化钛溶液滴入无水乙醇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中,在冰浴状态下逐滴滴加环氧丙烷,制成溶液A;
将间苯二酚加入搅拌中的无水乙醇和糠醛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B;
在冰浴状态和搅拌下将溶液B逐滴地加入到溶液A中,继续搅拌后得到溶胶;
其中所述的溶胶中四氯化钛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分数的5.78~11.29%;
其中环氧丙烷的量按四氯化钛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四氯化钛:环氧丙烷为1:4~6;
其中糠醛和间苯二酚的质量占无水乙醇、间苯二酚、糠醛、环氧丙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总质量百分比为8~10%,且糠醛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即糠醛:间苯二酚为2:1;
其中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四氯化钛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计算,即乙酰乙酸乙酯:四氯化钛为0.1~1:1;
(2)、溶胶的老化
将步骤(1)所得的溶胶在70℃的水浴锅中,进行老化5~7天得到凝胶;
(3)、溶剂交换
用环氧丙烷浸泡步骤(2)老化后的凝胶5-10天,置换出其中的水和氯离子得到二氧化钛/有机杂化湿凝胶;
(4)、超临界干燥
对步骤(3)所得到的二氧化钛/有机杂化湿凝胶在高压釜中进行超临界干燥得到二氧化钛/有机杂化气凝胶;
上述超临界干燥所用的干燥介质为正己烷,二氧化钛/有机杂化气凝胶在干燥介质临界压力6MPa、临界温度240℃下保持1h后,再进行泄压,泄压速度控制在将高压釜内压力从临界压力6MPa下降为0MPa所需时间为1~2h;
(5)、炭化
对步骤(4)所得的二氧化钛/有机杂化气凝胶在炭化炉中进行炭化,控制升温速率为2℃/min,将温度从室温升至800℃,在氮气氛围保护下炭化3h,最终得到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氧丙烷的量按四氯化钛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即四氯化钛:环氧丙烷为1:5~6;
乙酰乙酸乙酯的量按四氯化钛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计算,即乙酰乙酸乙酯:四氯化钛为0.6: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所述的在冰浴状态下逐滴滴加环氧丙烷即控制滴加速率为0.5-1ml/s;
所述的将溶液B逐滴地加入到溶液A中即控制滴加速率为0.5-1ml/s将溶液B滴加入溶液A中。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炭杂化气凝胶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41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距离钢带精密传动试验检测器电路
- 下一篇:碳纤维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