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碱度条件下的硫铁矿抑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3054.9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8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芬;周涛;余江鸿;师伟红;张析;李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矿冶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3D1/018 | 分类号: | B03D1/018;B03D101/06;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碱度 条件下 硫铁矿 抑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铁矿抑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低碱度条件下的硫铁矿抑制剂。
背景技术
硫铁矿(包括黄铁矿、磁黄铁矿等)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可形成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多与其他矿物共生,如铜、铅、锌的硫化矿物等。硫铁矿是影响多金属硫化矿分离及铜、铅、锌、金精矿品位的主要矿物之一,硫铁矿能否被有效抑制已经成为选矿工艺技术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目前,黄铁矿的抑制普遍采取以石灰为代表的高碱工艺,但高碱工艺存在着不利于目的金属矿物与硫铁矿的分选、多金属硫化矿分离及伴生贵金属元素的综合回收,而且存在浮选泡沫发粘、管道结垢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低碱条件下高效的硫铁矿抑制剂显得尤为重要。以铜金硫化矿的浮选为例,采用石灰作为硫铁矿抑制剂,在高碱条件下硫铁矿比较容易被抑制,但硫化铜矿物及金矿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导致铜、金矿物与硫铁矿的分选效果不佳,金属回收率较低,而在低碱条件下(矿浆pH为7~9)抑制硫铁矿,硫化铜及金矿物的天然浮游性不受影响,易于实现铜、金矿物与硫铁矿的分离,可避免伴生金受到抑制而损失到尾矿中。
现有的抑制剂在低碱条件下稳定性和抑制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满足选矿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性能稳定、抑制效果好、可用于低碱度条件下的硫铁矿抑制剂。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低碱度条件下的硫铁矿抑制剂,由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聚丙烯酰胺三个组分组成,其重量份组成为:
硫代硫酸钠 40—50份
柠檬酸 40—50份
聚丙烯酰胺 5—15份
优选的,所述硫代硫酸钠的优选重量份为45份,柠檬酸的优选重量份为45份,聚丙烯酰胺的优选重量份为10份。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酰胺为含羟基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其分子量为400—600。
所述的一种用于低碱条件下的硫铁矿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是由下述方法制备的:
优选的,所述低碱度条件下的硫铁矿抑制剂的各组分在常温和常压下混合均匀搅拌后配制成重量百分浓度1%—5%的水溶液作为抑制剂,对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物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用于铜、铜铅、铜锌、铅锌、铜铅锌、金等硫化矿选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抑制剂能够在低碱度条件下选择性抑制硫化铁矿物,尤其对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物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该抑制剂具有性能稳定、用量小、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铜、铜铅、铜锌、铅锌、铜铅锌、金等硫化矿选矿,有效提高铜、铅、锌、金矿物与硫铁矿的分选指标、多金属硫化矿(如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效果及伴生金银的回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在以下实施例中,实施例1为本发明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2为以石灰为硫铁矿抑制剂的高碱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选矿试验指标,实施例3-7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优选实例中只是原料的重量份变化,制备所述抑制剂的方法不变。为了更直观的描述不同实施例中原料重量份变化对选矿指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选用含有伴生金的硫化铜矿石进行选矿试验,分别列出铜精矿的品位及回收率,通过铜精矿选矿指标的变化反映不同原料重量份组成的抑制剂的性能。铜精矿铜、金品位及回收率高、硫品位低,说明所述抑制剂抑制硫铁矿的效果好。
实施例1:
本发明抑制剂,由下述方法制备:
在常温和常压下称取硫代硫酸钠45千克, 柠檬酸45千克,聚丙烯酰胺10千克,在常温和常压下采用一般方法均匀混合后搅拌至充分溶解,溶液中无悬浮物及沉淀物,配制成重量百分浓度1%的水溶液,即是本发明所述的抑制剂。然后用该抑制剂水溶液对含伴生金的硫化铜矿石进行选矿试验。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矿冶研究院,未经西北矿冶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3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