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2166.2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衷苏;迟长春;林克祥;黄俊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H1/04 | 分类号: | E01H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 地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由机械结构构成的不耗电能的扫地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卫生的重视,各种清洁器具不断涌出。打扫机、吸尘器已是目前户内户外清洁用的主要工具之一。现有的打扫机主要包括一个由电机驱动的转动刷以及一个装在车体后部的垃圾箱,在垃圾箱牵动处设置有与箱体凹凸配合和插拔式连接的承重结构。所述凹凸配合和插拔式连接的承重结构为垃圾箱前端两侧各有通孔或盲孔的定位座以及相匹配的圆锥柱。箱体由上盖板与支架固定链接构成,垃圾箱顶部设置有与箱体上盖板卡合的弹性键,所述弹性键上设置有卡头,上盖板的相应位置上设有上小下大的卡孔,该卡孔下部尺寸与卡头尺寸配合。垃圾箱前端底部设置有三角形底槛,该底槛前面板为垃圾引导板,后面板构成垃圾箱的前壁,底板后侧悬空。
现有打扫机存在的不足是:⑴ 无法转动打扫,在打扫效率上受到影响;⑵ 若有头发或带毛的物质进入毛刷将影响其工作效率,降低毛刷的工作时间;⑶ 以电机作为驱动力需要依靠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它由机械结构构成,无需依靠电能可利用使用者的推力进行诸如扫地的工作,毛刷的工作时间长并能进行转动打扫,能适应多种地形和工作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含有车体、大车轮、小车轮、旋转轴、毛刷、垃圾箱、手柄和手柄底座,所述大车轮通过后轴连接在车体后端,所述小车轮设置在车体前端,所述垃圾箱设置在车体的中间,所述手柄通过手柄底座设置在车体上部的中间;其特征是,在所述大车轮的内侧设置齿轮,在车体前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制动器,在所述两个制动器之间设置一根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毛刷;在每一侧后部的齿轮与前部的制动器之间设置一根传送带,所述大车轮的转动通过齿轮、传送带和制动器能传递到旋转轴并带动毛刷转动;在垃圾箱前端位于毛刷的下端设置呈弧形结构的引导渠,在垃圾箱前端位于毛刷的上端设置过滤栅;在垃圾箱的后端设有一个脚踏开关。
进一步,所述的小车轮为通过中间轴能360度旋转的小车轮。
进一步,在所述毛刷的上方安装有除毛装置。
进一步,所述脚踏开关含有弹簧扣、踏板和弹簧。
本发明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的工作过程为:
使用者可操纵手柄来控制扫地机,当扫地机往前推动时,两边的大车轮同时转动,它们带动齿轮一起转动,齿轮的转动通过传送带和制动器带动旋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毛刷进行清扫工作。转动的毛刷将垃圾通过呈弧形的(垃圾)引导渠,经过过滤栅的过滤扫入垃圾箱。毛刷上缠上的头发或线状物被除毛装置清除,整理后的毛刷继续进行清扫。
当使用者操纵扫地机转动打扫时,一侧的大车轮处于停止状态,通过齿轮、传送带使该侧的制动器也处于制动状态,此时,毛刷由另一侧的传送带和制动器带动转动。
当需要清除垃圾时,用脚踩踏开关,垃圾箱就能从车体上落下。
本发明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的积极效果是:
(1)由纯机械结构构成,无需依靠电能即能进行工作。
(2)在安装毛刷的旋转轴的两端安装两个制动器,从而让扫地机能360度旋转打扫。
(3)在毛刷上方后面一点的位置安装了除毛装置,能防止头发或线状物卡在毛刷中,提高了毛刷的使用时间。
(4)绿色、节能、高效,能适应多种环境的清扫。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车体;2、后轴;3、大车轮;4、齿轮;5、小车轮;6、制动器;7、旋转轴;
8、毛刷;9、过滤栅;10、引导渠;11、垃圾箱;12、手柄;13、手柄底座;
14、传送带;15、脚踏开关;16、弹簧扣;17、踏板;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一种不耗电能的扫地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