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溶剂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1772.2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静;赵渊;李培霖;毛学锋;颜丙峰;王勇;石智杰;杜淑凤;谷小会;朱肖曼;吴艳;钟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C09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王伟锋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溶剂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页岩油或煤焦油为原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预分离步骤,对原料进行蒸馏得到重质油和轻质油;
加氢精制步骤,对上述步骤获得的轻质油进行加氢精制得到加氢精制油;以及
蒸馏分离步骤,对上述加氢精制油进行蒸馏,在230~360℃的温度范围内切取馏分,得到油墨溶剂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加氢裂化步骤,对所述重质油进行加氢裂化得到加氢裂化油;
所述的加氢精制步骤中的原料还包括加氢裂化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氢裂化的条件为:反应温度为反应温度330℃~480℃,反应压力8MPa~19 MPa,体积空速为0.3h-1~3.0h-1,氢油体积比为500~2000,采用含钼、镍、钴、钨或铁的单金属活性组分或复合多金属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催化剂加入量为活性组分的金属总量与进行加氢裂化的原料的重量之比为0.1~4: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裂化选择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反应温度为350℃~440℃,
反应压力为10MPa~19 MPa,
体积空速为0.5 h-1~2.0 h-1,
氢油体积比为800~1500,
催化剂加入量为活性组分的金属总量与加氢裂化的原料重量之比为0.5-2:1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精制的条件为:反应压力5.0~20.0MPa,反应温度250~420℃,空速0.3~3.0h-1,氢油体积比500~1500:1,催化剂为Ni-W、Ni-Mo或Ni-W-Mo系加氢精制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裂化采用悬浮床、浆态床或鼓泡床反应器,所述的加氢精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馏分离步骤中按照每个馏分的温度范围为20~50℃切取得到多个馏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馏分离步骤中切取:
230~260℃、260~290℃、290~310℃温度范围的馏分;
或230~310℃、230~310℃、310~360℃温度范围的馏分;
或245~275℃、275~315℃、315~345℃、345~360℃温度范围的馏分。
9.一种油墨溶剂油,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方法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墨溶剂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0.0001~0.05%的添加剂,该添加剂例如为表面张力调节剂、粘度改进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17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