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山药维生素复合营养素饮料配方及加工工艺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0017.2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5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霞;王海波;赵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洋饮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52;A23L1/302;A23L1/30;A23L1/305;A23L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山药 维生素 复合 营养素 饮料 配方 加工 工艺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是一种新型山药维生素复合性营养素饮料配方及加工工艺技术。属食品技术领域。主要根据山药的药食同源特性,黏蛋白和粗多糖含量较高,并配以人体所需的肌醇。牛磺酸、赖氨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烟酰胺。对物料进行138℃超高温瞬间灭菌后,对物料进行无菌冷灌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山药和维生素的有效成分。制成山药维生素复合营养素饮料。健脾益肾,缓解疲劳,补充体力。有效地缓解亚健康人群的症状。
背景技术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一种蔬菜,在广阔的冀中平原等地区均有大量种植,可开发性能高。其可食性和入药性早在《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有记载。而作为农副产品的山药深加工技术对农民的增收和丰富人们饮食的内容均有很大的开发作用。但是山药系列饮料产品的开发在国内还很少。如何更多的开发山药饮料系列产品,最大程度的减少山药在深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一直是是困扰山药深加工领域的一大难题。本新型山药饮料配方和加工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山药饮料的市场空白。还解决了山药饮料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过多流失的问题,同时添加人体所需的肌醇。牛磺酸、赖氨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烟酰胺,更增强了该款山药维生素复合营养素饮料的功能性,既健脾益肾,又缓解疲劳,补充体力。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山药的经济价值,丰富山药饮料系列的产品品种,解决山药饮料生产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流失的问题。本专利研究了一款低温物理萃取法获取山药汁添加肌醇。牛磺酸、赖氨酸、维素B12、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配方及生产工艺。本工艺采用低温物理萃取法对山药中的营养成分进行萃取。最大限度保留了山药的营养成分,并按照人体日摄量的国家标准添加肌醇。牛磺酸、赖氨酸、维素B12、维生素B6和烟酰胺。不仅改善了山药饮料的口感,而且增强了山药维生素复合性营养素饮料营养价值和功能性。保质期也可达12个月。从而大大提升了山药产品的经济价值。满足了食品工业对山药深加工的需求。同时填补了国内该类技术的空白。
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研究了一款低温物理萃取法获取山药汁后添加肌醇。牛磺酸、赖氨酸、维素B12、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配方及生产工艺。本专利采用的方法是:采用低温物理萃取法获取山药汁。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粗多糖和粘蛋白。50℃三次提取。时间为每次2小时。山药汁中按照产品配方要求,,添加人体所需的肌醇、牛磺酸、赖氨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烟酰胺和其他原辅材料,制成山药维生素复合营养素饮料。
在饮料的制作过程中,对物料进行UHT138℃超高温瞬时灭菌和无菌冷灌装。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山药经过筛选后,清洗掉表皮上附着的泥土、杂物,人工去皮后暂存于冷水中护色(水中添加大约0.05%Vc液),切片(2-3mm),放入罐中,料水比为1∶50,水温50度。提取2小时),经3次提取后过滤(200目纱网),打入配料罐中,按照配方要求添加肌醇、牛磺酸、赖氨酸、维素B12、维生素B6和烟酰胺调配。经低压均质,UHT超高温(138℃、4秒)瞬间灭菌后进行无菌冷灌装。产品经7天微生物检测合格后,装箱入库,销往市场。
本专利配方和工艺生产的山药维生素复合营养素饮料,配方科学合理,不仅有山药的营养成分。还满足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先进的生产工艺,UHT超高温(138℃、4秒)瞬间灭菌后进行无菌冷灌装,充分保存山药的营养和维生素营养素的有效成分。本发明可实现山药药食同源的最大化利用,增强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调整了亚健康人去的健康状态,而且可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本专利符合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并填补了山药深加工技术的空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洋饮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大洋饮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0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