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动力高效排烟气风帽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9926.4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吴国庆;李寅;张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维德环保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高效 烟气 风帽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排烟道设施,具体的是一种无动力高效排烟气风帽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排气风帽主要配合建筑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使用,通过风帽的安装应该可以有效提高排烟气道的排烟和通风效率,防止排烟气道出现倒灌以及防止雨水进入排烟气道现象等。但因风帽均安装在建筑屋顶,往往容易让人忽略它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因此出现了许多仅能满足防雨水渗入功能的风帽产品,并大量运用在建筑施工中,这样的产品不仅达不到提高排烟、通风效率,还会阻碍烟气自然的排出,失去了风帽最重要的功能。
现有的建筑排烟气道竖井顶部有挡雨板,四周有排气孔,在没有空气流动时排烟效果尚可,当有空气流动时会形成排烟不畅、甚至发生烟气倒灌的现象,其施工是现场砌筑,因而无法形成质量保证体系。也有做成方形的防风挡雨风帽,由于其构造简单,只在特定的方向有一定的效果,在其他方向也会形成排烟不畅。
市场上大部分风帽产品以水泥预制的矩形风帽和不锈钢预制圆形旋转风帽两种为主,该两种产品大部分均有产品笨重,排烟、通风效率不高、油烟沾附,使用寿命短,甚至有安全隐患等缺陷,无法达到风帽使用的意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高效排烟气风帽及其生产工艺,该风帽大大提高了建筑排烟气道的排烟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烟道出现倒灌和排烟气效率低等问题。该风帽设计有系列产品,在工厂用模具制作,形状尺寸均有保证,也就保证了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构成:一种无动力高效排烟气风帽,包括底板、挡风罩、导流段及风帽盖,其特征是,圆形底板上是圆柱形挡风罩,底板上分布有泄水管,锥形导流段与排烟气道连接,风帽柱支撑风帽盖,风帽盖下部呈弧形,上部呈圆锥形,上下部通过螺杆连接。
所述的挡风罩还可以是圆台型。
所述的无动力高效排烟气风帽的生产工艺:将无动力排烟气风帽分解为底板、档风罩、导流段、风帽盖、风帽柱,分别制作和安装,利用金属模具分别生产底板、档风罩、导流段、风帽盖,用pvc管作为模具生产风帽柱及底板泄水孔,生产材料为自行配制玻镁板材料,通过扁铁和螺杆连接,即可完成无动力高效排烟气风帽的制作及生产,
具体如下:
A、底板及泄水孔:先将pvc管竖直固定在底板模具泄水孔预留位置,然后将自行配制玻镁板材料经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后倒入底板模具,待24小时后脱模;
B、档风罩:将自行配制玻镁板材料经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后倒入四分之一圆弧档风罩模具,待24小时后脱模;挡风罩在生产过程中平均分为四个圆弧进行生产,待脱模后通过扁铁和螺丝连接,组装后形成完整的挡风罩;
C、导流段:将自行配制玻镁板材料经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后倒入导流段模具,待24小时后脱模;
D、风帽盖:将自行配制玻镁板材料经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后倒入风帽盖模具,通过手动或自动旋转挤压方式让材料定型,待24小时后脱模;
E、风帽柱:将自行配制玻镁板材料经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后倒入pvc管模具,待24小时后,连同pvc管进行切割,即可得到风帽柱;
上述的自行配制玻镁板材料已由本申请人另案申请专利《用于生产厨卫排烟气道系列产品的玻镁板》,具体按重量的配比配方为:
轻烧氧化镁: 100份
高纯氯化镁: 21份
水: 70份
复合型抗卤改性剂: 0.2份
磷酸: 0.5份
乳液: 5份
粉煤灰: 10份
木屑: 100份 。
上述的pvc管直径为50 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原理,通过圆柱形的挡风罩及圆锥形的风帽盖设计,使得风帽在有微风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在空气流动的相反区域形成负压区,从而将烟气迅速抽出,增加了竖井排烟气道排烟、通风的效率。该风帽在工厂用模具制作,制作质量,外形尺寸均有技术质量管理保障。同时,该风帽无需使用高品位能源驱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本发明重量轻,成型快,凝固保养时间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维德环保板材有限公司,未经贵阳维德环保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空气除湿溶液再生系统
- 下一篇:一种从空气中取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