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轴连接装置及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9873.6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9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卢卫生;王永兴;谢卫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9/02 | 分类号: | B23B19/02;B23Q3/12;B23Q3/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轴 连接 装置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轴连接装置及机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铣复合机床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车铣复合机床将车床和铣床的功能融合成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工件加工效率、加工自动化的要求。但车床与铣床的工作原理差别较大,车床一般采用工作台旋转,刀具不旋转的方式实现加工;而铣床则采用刀具旋转,工作台不旋转的方式进行加工。对于车铣复合机床,由铣功能转化为车功能时,需要将铣刀卸下,换上车刀,并固定夹紧。因此,亟需一套在铣轴上夹紧车刀的装置。
目前,在车铣复合机床上换车刀,一般采用通过主轴直接拉紧的方式,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但是拉紧力不够,刀具定位不好,在重切削时影响最大切削力,从而影响加工效率。
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刀具夹紧方式进行改进,以进一步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主轴连接装置及机床,以解决现有的刀具夹紧方式拉紧力不够、刀具定位不好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轴连接装置,所述主轴连接装置包括设于主轴尾端的刀夹、套装在所述主轴上的活动体、驱动该活动体轴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驱动该活动体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刀夹上设有第一止档,所述活动体上设有第二止档,所述第一止档与所述第二止档通过转动配合实现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档为设于所述刀夹头部的内齿,所述第二止档为设于所述活动体尾部的外齿。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连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轴相对固定并套装在所述活动体上的连接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叉、设于所述连接体内的行程腔以及滑动设于该行程腔内并且通过所述连接叉与所述活动体相连的活塞杆。
进一步地,所述行程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轴的轴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活动体是否达到转动范围极限的传感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朝向所述活动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摆动腔,所述传感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活动体上的摆杆以及间隔设于所述摆动腔内所述摆杆摆动方向上的两个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活动体的转动范围极限。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连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轴相对固定并套装在所述活动体上的连接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由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活动体之间形成的用于供液压油正向推动所述活动体的第一油腔和用于供液压油反向推动所述活动体的第二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包括刀夹连接体以及固定于该刀夹连接体尾部的压盖,其中,所述刀夹连接体与所述活动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油腔,所述刀夹连接体、所述活动体与所述压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压盖的尾部端面上设有第一周向限位齿,所述刀夹的头部端面上设有可与该第一周向限位齿相啮合的第二周向限位齿。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床,所述机床上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主轴连接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主轴连接装置在用于换刀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活动体轴向移出,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活动体转动一定角度,再将安装有刀具的刀夹安装至主轴的尾端,使刀夹上的第一止档与活动体上的第二止档轴向错置,然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活动体回转相应角度,使刀夹上的第一止档与活动体上的第二止档轴向叠置,进而实现刀夹与活动体的轴向限位,最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活动体轴向移回,使刀夹紧紧固定在主轴的尾端上,当需要卸刀时,反向操作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保证了拉紧力的稳定性,提高了刀夹(刀具)的定位性能,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并且拆装维护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机床设有上述主轴连接装置,由于上述的主轴连接装置具有上述效果,因此,设有该主轴连接装置的机床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轴连接装置在活动体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轴连接装置在活动体处于收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D-D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8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