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9201.5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高青;周学志;江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49/00 | 分类号: | F25B49/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流 地下 水源 热泵抽灌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源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抽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由于具有能源利用密度大,能量输运快,工程成本低等优越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布置抽水、回灌井群,而受建筑场地面积限制,抽灌井之间的间距有限,在地下水集中抽水、回灌地区,水位场、温度场将相互叠加干扰,导致抽水井出水温度随回灌水温度变化而变化,即出现“热贯通”现象。“热贯通”的产生,必然影响地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或制冷效率,长此以往,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及系统的稳定性,严重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通常,合理布置抽/灌井群位置有利于减轻井间热贯通,但避免热贯通的发生比较困难。首先,在热扩散和地下水渗流的联合作用下,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回灌水热流场的影响半径会越来越大,单纯增加井距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井间热贯通。其次,考虑工程初投资和建筑物场地条件等制约因素,实际工程中井群间距不会任意远,所以抽灌井区比较集中,其附近的热湿运移和水动力循环也相当活跃。
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只要合理布置井群便可避免热贯通,而实际中产生的问题和后果远不止于此,合理的布置方案亦具有局限性和相对适应性。因此,在井(群)间距和抽灌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改变抽灌系统运行模式,寻求最优的抽灌控制方法,实现含水层渗流场和温度场的主动控制,将有助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该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应用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基于地下水的天然偏流,采用主动调配抽灌各井的流量负荷,以削弱大然偏流对回灌水波及范围和程度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轻或避免热贯通现象,实现抽灌井群布置的相对“紧凑”。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偏流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包括第一抽水井、第二抽水井、第三抽水井、第四抽水井、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集水器、抽水干管、过滤器、抽水泵、换热器、回灌水干管、回灌水泵、分水器、第一回灌井、第二回灌井、第三回灌井、第四回灌井、抽水井流量计、回灌井流量计、目标含水层。所述第一抽水井、第二抽水井、第三抽水井和第四抽水井为竖直成列设置,一端插入目标含水层中,另一端通过过滤器和抽水井流量计分别对应的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相通,所述集水器进水口处与第一抽水井、第二抽水井、第三抽水井和第四抽水井相连,出水口处与抽水干管相连,所述抽水泵置于抽水干管上,一侧与集水器相通,另一侧与换热器相通,所述回灌水干管一端与换热器相通,另一端与分水器相通,所述回灌水泵置于回灌水干管上,所述分水器进水口处与回灌水干管相连,出水口处分别通过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与第一回灌井、第二回灌井、第三回灌井和第四回灌井相连,所述第一回灌井、第二回灌井、第三回灌井和第四回灌井为竖直成列设置,一端插入目标含水层中,另一端通过回灌井流量计分别对应的与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相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抽灌各井流量负荷的主动调配,人为改变抽灌井群区域回灌水温度的波及范围和程度,减缓了回灌水对抽水温度的影响,避免了热贯通现象的发生,为地下水源热泵提供高效运行的冷热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抽灌井群上侧区域地下水偏流示意图
图3为抽灌井群下侧区域地下水偏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2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羟基酪醇化合物
- 下一篇:一种适于冶金尾矿坝植物生长的土壤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