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鱼竿自动缠带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9105.0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锁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锁弘 |
主分类号: | B65H81/06 | 分类号: | B65H8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鱼竿 自动 缠带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竿及高尔夫球竿生产的专用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卧式鱼竿自动缠带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钓鱼竿及高尔夫球杆的生产大国,在目前全球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产品为中国制造。我国鱼竿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是伴随着鱼竿行业的兴起,在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鱼竿制造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日趋紧张,研发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鱼竿生产设备来代替人力,是专用设备行业的紧迫任务。
在钓鱼竿及高尔夫球杆的生产过程中,缠带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序,带料的缠绕过程中,对带距和张力的精确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完成这个工序的关键设备是卧式缠带机。
据查专利CN2670314Y卧式缠带机,和本发明属于同一领域,但原理不同。
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的卧式缠带机,其带距的形成方法是:由卡盘带动芯杆高速旋转产生缠绕动作,由带料放料滑板的水平运动形成一定的缠绕带距,通过手动调节电位器,来设置两个运动系统的速度,从而实现缠绕带距的调节。例如,当要增大缠绕带距时,可以在卡盘旋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把带料放料滑板的速度调快;或者在带料放料滑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把卡盘旋转速度调慢;或者两者一起配合,反复调节。显然,由于机器的缠绕动作和带料放料滑板的水平移动彼此独立,没有同步关联关系,使得缠绕带距不易调整,往往凭借操作工的经验来调整,尤其是在机器的起动阶段,两个运动系统的电动机都处在加速状态,都按照自己的加速曲线运动,带距不均匀,甚至出现缠带疙瘩,或频繁断带现象,影响了缠带质量的提高。随着中国鱼竿行业做大,市场对产品质量和品种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机器由于缠带功能单一,也无法满足对缠带过程中均匀带距、多带距、渐变带距等智能化带距精确控制的要求。
采用这种控制系统的卧室缠带机,由于其放带和收带张力是用电位器手动设定,当放料盘的半径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一般都由操作者凭经验在缠带过程中用手调低,这显然无法实现恒张力控制。采用这种控制系统方案的卧式缠带机还有一个缺陷,由于其控制系统是由一个PLC可编程控制器,两个VVVF交流变频器,一个张力控制器,以及外围继电器电路积木化搭建组成,系统复杂,连线较多,尤其是控制系统主要部件安装在机体基座上的大电器箱内,而操作元件、传感器、显示器及张力控制器安装在带料放料滑板上,滑板的有效行程长度都在两三米以上,近三十根电线要来回穿错,且都处于往复运动状态,经常会使电路导线折断,大大降低了机器的可靠性。
显然,现有的技术存在四大主要问题,一是形成带距的控制方法不合理,缠绕动作和走带距的动作不同步,无法实现带距的精确控制,特别是电动机起动阶段容易出现缠绕疙瘩和断带现象,更无法满足智能化带距控制的需要。二是收带不是真正的恒张力自动控制。三是带距和张力的设定靠手调电位器来实现,需要反复调试,操作烦琐不直观。四是控制系统电路结构复杂,连线较多,容易磨损折断,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卧式鱼竿自动缠带机,实现了带距和缠带张力的数字化设定和控制,具有带距精确,张力均匀,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系统成本低的特点。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卧式鱼竿自动缠带机,包括机架、卡盘装置、走带装置、放带装置、控制器;卡盘装置用来夹持缠带芯轴并带动其旋转,以形成缠绕动作,由卡盘交流电机、变频器、三爪卡盘、卡盘气动电磁阀、缠带芯轴组成;走带装置拖动放带装置行走,使带料按一定的带距缠绕在芯轴上,由导轨、走带电动机、走带电动机驱动器组成;放带装置按设定的张力来释放带料盘上的带料,由带料盘、放带轮、放带磁粉制动器、收带轮、收带磁粉制动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卡盘组件、走带装置、放带装置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的卡盘组件中设有卡盘转速传感器;所述的放带装置中设有张力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实现带距控制的方法是,控制器根据卡盘转速传感器的反馈脉冲信号,按照预先设定的带距来同步控制走带电动机的速度;所述的控制器实现恒张力收带的方法是,控制器把张力传感器的反馈量和预先设定的收带张力进行比较,根据误差结果来调节收带磁粉制动器的力矩,使得当带料盘直径逐渐减小时,带料的收带力矩也随之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锁弘,未经王锁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