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镂刻磁体能量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8666.9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7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纪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金林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镂刻 磁体 能量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基于永磁体基本特性,结合物体运动惯性特性(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通过改变磁体空间结构充分利用永磁体持续致动,围绕磁动力系统进行电力能源的提取和动力能量的转换输出。
背景技术
永磁体为人类所用已逾千年,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便是实践应用的经典范例,随永磁体应用的流传,伴随欧洲电子应用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电能的获取自由方便,对于永磁体的技术应用一直十分简单,主要是在电力设备中结合带铁芯闭合线圈进行磁力切割运动,产生电力能源,或用于发声、吸附部件等,一百多年前尼古拉·特斯拉先生发明的交流发电机系统在世界上首个水利发电站配备,开启了人类电子文明光辉的一页,至此,由永磁而生的电风光无限,而后永磁被主流重又贴回“用处简单”的标签直至今日。
半个世纪前英国的约翰·瑟尔先生基于对永磁体非凡的领悟,发明了“瑟尔机”,由一个大环状永磁体带动十二个小永磁转子体转动,启动转子运动后无需再施加外力,转子在自身磁力作用下围绕大磁环保持高速的永续运动状态,运行方式与宇宙星体的公转结合自转的运转非常相似,系统可以扩展到三层复合结构,运动的磁体在运动路径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便满足了使用固定线圈切割磁力输出电能的最基本要求。然而约翰·瑟尔先生在研究“瑟尔机”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定条件下高速运动的系统具有“反重力”特性,正是对于这种新特性推广应用的执着追求,他放下了磁电能量提取装置的研究初衷,飞天道路上他付出了一生际遇悲痛坎坷的代价。风雨暮年,世纪之初,他重新回到推广他的发明应用道路上,目标不再是“反重力”,而是为了解决当前人类能源紧张、传统能源匮乏、环境破坏严重的世纪难题,利用“瑟尔机”为广大家庭提供绿色无污染的电力能源。
“瑟尔机”的核心技术在于对磁体的复合印磁(冲磁),通过特殊印磁技术结合推导的“幻方法则”组建磁动系统,故“动态复合印磁”技术和“幻方组配法则”是瑟尔机运转的灵魂所在,恰恰这两项技术成了所有仿制“瑟尔机”系统者的技术壁垒,几乎没有人能够独立攻破这两道难关,包括曾经与约翰·瑟尔先生一起工作过的人,于是人们对约翰·瑟尔先生的发明怀疑多于相信。技术是双刃剑,“瑟尔机”的技术壁垒一方面阻碍了他人的仿制,另一方面也成了“瑟尔机”大规模商业化推广道路上的障碍,因此,约翰·瑟尔先生本人组建的公司花费了很长时间在研制商用机以便于规模化生产。
经过长时间对永磁体关注和研究,发现永磁体并非“顽冥不化”,相反,永磁体具有非常多的迷人特性,每一个特性的深入发掘都可带动相关应用技术的创新。“有无相生”、“动静结合”是永磁体能量激活的关键。永磁体具有惯性穿越运动特性、磁力合成导向特性、磁力发散/聚集释放特性、磁滞特性、干涉和反射等特性,磁路似电路,串、并联和短路特性与电池、电容器的基本特性相似,也许假以时日,伴随稀土磁性材料开发,人类对永磁体的应用开发会开创另一个美好崭新的领域,有别于现有电子文明的新世界。
新世纪能源紧缺问题愈发迫切,石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伴有环境污染特性,水力资源的开发受时空限制并影响自然环境,风力和太阳能利用不稳定,核电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重新审视电力能源,探寻电力获取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重新回归到线圈切割磁场,充分利用基本物理规律,设计开发新型无污染能量提取和转化装置是当前国际发展的趋势。宇宙星体和微观粒子能够百亿年运转不息,深入探寻和发现自然规律一定能够找到一条能源获取的最佳方法。
发明内容
永磁体具有吸引或排斥磁性物体的最基本特性,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当一定形状的永磁体或导磁体处于一个磁场中时会受到磁力作用,磁力作用能使磁性物体产生运动,运动后的物体具有保持其运动惯性的特征,可以把这种特性叫做“磁体惯性穿越运动”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金林,未经纪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巴他赛晶型W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欧美杨PdMYB2基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