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现有生产模式的再造烟叶掺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68426.9 | 申请日: | 2012-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7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向成明;曾晓鹰;何邦华;刘继辉;华一崑;申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B3/08 | 分类号: | A24B3/08 |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谢嘉 |
| 地址: | 650202***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现有 生产 模式 再造 烟叶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制丝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现有生产模式的再造烟叶掺配方法。
背景技术
再造烟叶(或称烟草薄片、重组烟叶)是一种以烟梗、烟末等烟草物质为主体原料,经过重新组合加工而成的产品。其因焦油含量低、填充性能好等优点在烟草配方中得到广泛使用,是提高卷烟吸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对中式卷烟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再造烟叶与烟叶加工特性的差异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的限制,很多卷烟生产企业未实现再造烟叶的自动化、差异化加工,仍依靠人工根据卷烟配方需求量将薄片松散、撕裂,均匀地掺配进入烟片流中。再造烟叶现有的掺配模式存在以下缺点:1)仍依赖于人工添加,掺配的均匀性为不可控因素;2)生产现场混乱,再造烟叶掺配的随机性影响叶片处理线前端的流量控制 ,进而影响松散回潮工序过程控制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现有生产模式的再造烟叶掺配方法,根据烟包的箱装要求调整再造烟叶的包装方式,将再造烟叶镶嵌入烟包流中的相应位置,来实现再造烟叶的自动化、连续性加工。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现有生产模式的再造烟叶掺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产品的加工特性和生产组织的便利性,可选择再造烟叶由前端插入、尾端插入或插花嵌入三种方式组织生产,并通过一级加料后的往复式布料实现再造烟叶与烟片的均匀混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改变再造烟叶的箱装标准,实现了再造烟叶与烟片在同一生产线上自动化、连续性加工;2)选择再造烟叶前端插入、尾端插入和插花嵌入三种方式组织生产、通过一级加料后的往复式布料可以实现再造烟叶与烟片的均匀混合,插花嵌入方式能实现再造烟叶与烟片的多层夹心分布,混合的均匀性更好。本方法无需对现有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进行改动,易于实现。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掺配方法中再造烟叶尾端插入生产模式的流程图;
图2 为本发明掺配方法中再造烟叶前端插入生产模式的流程图;
图3 为本发明掺配方法中再造烟叶插花嵌入生产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它们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箱装再造烟叶集中于烟箱的前部,在烟片流的前端依次经过开箱、切片、松散回潮、一级加料、二级加料等加工过程,可实现经物流高架库、备料至生产过程的再造烟叶自动化、连续性加工;通过一级加料后的往复式布料皮带实现再造烟叶与烟片的均匀混合。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箱装再造烟叶集中于烟箱的尾部,在烟片流的尾端依次经过开箱、切片、松散回潮、一级加料、二级加料等加工过程,可实现经物流高架库、备料至生产过程的再造烟叶自动化、连续性加工;通过一级加料后的往复式布料皮带来实现再造烟叶与烟片的均匀混合。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箱装再造烟叶镶嵌于烟箱流的相应位置,以插花形式与烟片流依次经过开箱、切片、松散回潮、一级加料、二级加料等加工过程,可实现经物流高架库、备料至生产过程的再造烟叶自动化、连续性加工;通过一级加料后的往复式布料皮带来实现再造烟叶与烟片的多层夹心分布,混合的均匀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破碎、粉磨、分级一体机
- 下一篇:阻抗为50Ω氮化铝陶瓷基板10瓦负载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