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辐流式密闭循环气浮除油罐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8416.5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查广平;郭增民;郭志强;徐建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流式 密闭 循环 油罐 使用方法 | ||
1.一种辐流式密闭循环气浮除油罐,包括圆柱体形罐体(1),罐体(1)采用密闭结构顶部设置呼吸阀(23),其特征在于:罐体(1)直径与高度比为1:1~1.2,罐体(1)的中心处有中心筒(2),中心筒(2)直径为1.2~2.0m之间,中心筒(2)顶部低于罐壁最高点2.0~2.5m;中心筒(2)由隔板(22)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为配水腔,配水腔顶部为喇叭形,配水腔顶部设有环形配水孔(14),环形配水孔(14)开孔面积1.2~3m2;配水腔腔体内设有进水喇叭口(13)和环形溶气释放管(11),进水喇叭口(13)连接有进水管(7),进水管(7)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环形溶气释放管(11)连接气液多相泵出液管(10),气液多相泵出液管(10)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
中心筒(2)下腔为集水腔,集水腔顶部外壁有集水孔(16),集水孔(16)沿下腔体四周均布,集水孔16总面积在0.2~0.8m2之间;在集水孔(16)的上部并在集水腔外壁上设有伞形集水挡板(15),伞形集水挡板15与集水腔外壁之间的夹角为45°;集水腔下底为圆锥面形,在集水腔下底上部设有集水腔排污管(21),集水腔排污管(21)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集水腔内有两条管线,两条管线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其中一条管线连通溢流管(3)并通过溢流管(3)与出水管(8)相连通,溢流管(3)顶部连通空气连通管(6),空气连通管(6)与罐体(1)顶部相通;另一条管线连通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
罐体(1)上端有收油槽(5),收油槽(5)与收油管(18)相通,收油管(18)穿出罐体(1);
在罐体(1)外有一台气液多相泵(4),气液多相泵(4)出口连接出液管(10),出液管(10)出口管线上设置压力表(27);出液管(10)另一端与环形溶气释放管(11)相连,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的进口端与集水腔连通,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从集水腔吸水;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上设置流量计(24)和真空压力表(26);气液多相泵进气管(9)与罐体(1)顶部连通,气液多相泵进气管(9)设有空气流量计(25);气液多相泵进气管(9)另一端与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连通;
罐体(1)底部设有环形排泥槽(19),环形排泥槽(19)的横截面为V字形;环形集泥槽(19)上设有环形穿孔集泥管(20),环形穿孔集泥管(20)与罐体(1)外的排泥管(1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流式密闭循环气浮除油罐,其特征是:使用方法为:含油污水由进水管(7)进入中心筒(2)配水腔,经进水喇叭口(13)布水,与环形溶气释放管(11)减压释放产生的大量微气泡充分混合后在配水腔内向上流动,上升流速10~20mm/s,然后从配水腔顶部的环形配水孔(14)流出,由罐中心向罐周均匀配水,配水流速10~20mm/s;在配水过程中,油珠、悬浮絮体与微气泡粘附逐步上浮到液面,在配水水流的推动下向罐周运动,由设置在罐四周的环形收油槽(5)收集通过收油管(18)外排;
去除浮渣后的液体再由罐周向集水腔中心流动,通过伞形集水挡板(15)、集水孔(16)进入集水腔,伞形集水挡板15改变水流方向,使水流从下向上通过集水孔(16)进入集水腔,集水孔流速应低于0.2m/s;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沉淀去除,从配水到集水,污水在罐内的停留时间为2~3h;
在处理污水时,气液多相泵(4)一直连续运行;气浮分离后释放的气体会在除油罐罐顶聚集,气液多相泵(4)直接从罐顶抽气作为后续气浮的气源,从集水腔抽水,溶气水则通过设置在配水腔内的环形溶气管(11)释放,净化后的水通过溢流管(3)、出水管(8)流出,出水流速应控制在0.8~1.2m/s,通过排泥管(17)定期排泥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4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