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碎煤岩体瓦斯流动特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941.5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宝;杜秋浩;吴仁伦;蒋军军;孙书伟;李启超;张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碎 煤岩体 瓦斯 流动 特性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斯流动特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碎煤岩体瓦斯流动特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瓦斯流动特性试验研究是根据现场取样并结合试验设备开展的、应用仪器设备改变煤岩体试样所处外部应力、变形、环境等条件模拟地下采煤过程中煤岩体内瓦斯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散碎煤岩体是地下采煤过程中煤体受采动影响后形成的、是井下采场范围煤岩体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具有孔隙裂隙结构丰富、松散、不均匀和不规则的特性。通常的瓦斯流动特性试验是采用二次成型煤样或在未受采动影响范围内煤岩体内取样,这样得到的煤岩样相对完整,但不能够完全真实的模拟受采动影响后的煤岩体内的瓦斯流动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简化结构、提高可靠、便于使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种散碎煤岩体瓦斯流动特性试验装置,包括密封腔体、加载体系、瓦斯供给与控制系统、瓦斯流动特性监测系统及采集计算机;所述密封腔体一侧用高强度软体弹性物密封,并和加载体系面接触,密封腔体侧面设有进气孔、出气孔,瓦斯供给与控制系统、瓦斯流动特性监测系统及采集计算机分别和进气孔、出气孔相连。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高强度软体弹性物为密封橡胶垫。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密封腔体包括一面开口的腔体以及高强度硅橡胶垫,高强度硅橡胶垫将腔体开口面密封。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密封橡胶垫覆盖开口后通过螺栓连接密封盖并保证密封。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加载体系包括加载机构与加载垫块、及位于容腔内的载荷传递垫块。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加载机构为数控液压加载装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加载辅助机构,密封腔体有一折边形成密封辅助块,所述高强度硅橡胶垫、密封盖通过螺栓和加载辅助机构连接,密封盖有一开口,加载辅助块穿过密封盖开口。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在腔体内进气口处、出气孔处均装有组合金属细网。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瓦斯流动特性监测系统为数控动态瓦斯流量计。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腔体侧面开有温度传感器布置孔。
本发明的散碎煤岩体瓦斯流动特性试验装置,由加载辅助机构和加载机构实现了体系自行加载、卸载体系;通过对腔体内煤体施加不同应力模拟形成煤岩体的不同散碎程度;以瓦斯入口处数层细金属网组合体,使瓦斯气体实现了面通气功能;在腔体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获得散碎煤岩体内瓦斯流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通过数值流量计和自行编制的数据采集软件,实现了瓦斯流动特性的动态化监测;该试验装置可实现不同散碎程度煤岩体内瓦斯流动特性的实验室试验研究,是一种可靠、经济、简单的实验手段。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所述的实现散碎煤岩体瓦斯流动特性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所述的实现散碎煤岩体瓦斯流动特性试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1、加载辅助机构;2、加载机构;3、加载垫块;4、连接螺栓;5、密封橡胶垫;6、腔体;7、组合金属细网;8、出气孔;9、数控瓦斯流量计;10、密封辅助块;11、载荷传递垫块;12、进气孔;13、密封盖;14、温度传感器布置孔;15、加载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散碎煤岩体瓦斯流动特性试验装置,包括密封腔体、加载体系15、瓦斯供给与控制系统、瓦斯流动特性监测系统及采集计算机;所述密封腔体一侧用高强度软体弹性物5密封,并和加载体系15面接触,密封腔体侧面设有进气孔12、出气孔8,瓦斯供给与控制系统、瓦斯流动特性监测系统及采集计算机分别和进气孔12、出气孔8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