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感量测量的在线油液颗粒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540.X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武通海;张小刚;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G01N27/7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感 测量 在线 颗粒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线油液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测量磨损颗粒数量、尺寸分布、颗粒产生速率的在线油液颗粒传感器。
背景技术
磨损是反映摩擦学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的健康状态和服役性能,为此,已经成为机器设备健康状态监测的重要内容。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研究表明由颗粒诱导的磨损占磨损故障的82%,包括有疲劳、磨料和腐蚀等三类,而非颗粒诱导的磨损有粘着、微动及其它磨损,但仅占18%。由此可知,颗粒不仅是磨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反映设备磨损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在线连续监测油液中磨粒数量、尺寸分布、几何形态成为一种监测摩擦学系统磨损状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此实现机器健康状态的诊断和服役性能分析。
目前广泛应用的在线油液颗粒传感器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以美国太平洋科学仪器公司的HIAC PM4000系列产品为代表的油液在线颗粒计数器,用于实时监测各种液压和润滑系统的颗粒度,可测量的磨粒粒径最小可达4μm,但其测量结果输出形式为磨粒一定尺寸区间的磨粒个数,其磨粒尺寸区间划分受仪器本身的精度和通道数的限制,典型通道数为四,因此此类传感器的缺点在于不能输出油液中磨粒的精确尺寸分布。
另一类是以加拿大GasTOP公司的MetalSACN为代表的在线油液颗粒传感器。其结构简单可靠,目前已广泛用于输油管路、航海船舶业,发电工业及相关工业领域,已被证明是有效而可靠的检测工具。但其测量范围仅限于大磨粒,可测量的最小金属磨粒为100μm,最小非金属磨粒为405μm;并且,其测量精度受到磨粒连续性的影响。
典型情况下,齿轮箱齿轮副正常磨损磨粒尺寸在长度方向低于15μm,大部分在2μm以下;过载磨损磨粒的尺寸取决于过载程度,在长度方向可达1mm,初期过载产生150μm或稍小的磨粒。过速磨损的磨粒尺寸范围为150μm以下;疲劳磨损磨粒尺寸在长度方向可达150μm,大于15μm的大磨粒主要落在15~25μm范围以内。齿轮箱滚动轴承正常磨损层状磨粒尺寸在长度方向上为10~30μm;疲劳磨损产生的片状磨粒尺寸在150μm以下,大多落在15~20μm的范围内。齿轮箱滑动接触正常磨损、过载磨损磨粒特征与齿轮磨损磨粒特征类似;过速磨损磨粒尺寸取决于过速程度,长度方向上可达1mm。上述详见《胡元哲,齿轮箱磨粒在铁谱片上的识别特征.润滑与密封,2006(3):第148-150页.》
由此可知,大多数磨擦副的正常磨损磨粒尺寸一般在10μm以下,10μm以上磨粒包涵了摩擦学系统充分的磨损状态信息。上述两类传感器或者无法实现单个磨粒尺寸的测量,或者无法测量10μm附近的小磨粒。因此,能否快速、准确监测油液中10μm及以上的磨粒,对磨擦副的磨损状态的监测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感量测量的在线油液颗粒传感器,能有效检测油液中最小10μm的金属颗粒,为在线磨损状态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电感量测量的在线油液颗粒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主体以及安装在其内部的传感器测试电路;
传感器主体包括底板1、左接头2、外壳3、绝缘油管4、测试线圈6、右接头7、测试电路9,左接头2、右接头7、测试电路9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底板1上,绝缘油管4通过过渡配合两端粘接于左接头2和右接头7上,左接头2和右接头7上分别设有标准螺纹孔8用于连接快速接头,外壳3上开有一圆孔5,用于引出传感器内部电源线和信号线,测试线圈6为漆包线在绝缘油管4上按顺时针方向螺旋缠绕2.5圈,测试线圈6两端分别焊接至测试电路9的电容C4两端;
传感器测试电路包括稳压电源、高频测试和两级放大三部分,稳压电源输入端接直流24V电源,稳压电源输出12V接入高频测试部分和两级放大的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电源端;稳压电源输出5V接两级放大部分的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电源端,高频测试输出信号接两级放大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稳压电源部分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三端稳压管U1、三端稳压管U2,二极管D1正极接24V直流稳压电源VCC,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另一端接三端稳压管U1和三端稳压管U2的输入端,电容C1并接于三端稳压管U2的输入端和地,电容C2并接于三端稳压管U1的输出端和地,电容C3并接于三端稳压管U2的输出端和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5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