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6830.2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羽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C10L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处理量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在迅速扩大,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大量产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污泥呈固态和半固态状态,其粘稠度大、含水量高,大量的有机质浓缩在污泥中,且污泥中常常伴有重金属、无机盐类、病原菌、寄生虫卵等难以讲解的有毒有害成份。目前处理污泥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并无对污泥进行其他的处理,使得污泥内仍然存在污染隐患,一场雨就可将污泥恢复原形而引发二次污染,直接危机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掩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也不符合国家土地利用发展的方向。将污泥进行焚烧处理虽然对环境的再次污染最小,但因其固化困难,焚烧系统复杂,操作难度高,燃烧需大量辅助燃料,运行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的处理方法,已达到减少处理后的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可燃废弃物粉碎成颗粒状;
B、用搅拌器将含水量为70%-80%的污泥与所述颗粒状的可燃废弃物搅拌在一起,使搅拌后的混合物含水量降低至40%-60%;
C、将搅拌后的混合物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挤压机内,由挤压机对混合物再次进行挤压脱水处理,使混合物的含水量降至10%-15%;
D、将步骤C中所述的混合物通过定型机进行成品形状定型处理,定型后便于将所述的混合物存放或运输。
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混合物中可燃废弃物的含量为25%-35%。
优选的,所述可燃废弃物包括碎木屑、秸秆、稻壳、废纸。
优选的,所述挤压脱水处理为在常温、常压环境下采用机械压榨法,或以甩干法进行脱水处理。
优选的,所述污泥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优选的,所述定型处理为利用定型机模具的模压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方法采用大量存在的木屑木渣或桔梗稻壳等的可燃物废弃物与污泥经过简单混合、挤压、定型、烘干后制成可燃烧物,通过焚烧来杀灭污泥中的各种有害物体,以达到处理后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的目标,同时也可大大减少了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和对土地的占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可燃废弃物粉碎成颗粒状,可燃废弃物包括碎木屑、秸秆、稻壳、废纸等;
B、用搅拌器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量为70%-80%的污泥与颗粒状的可燃废弃物搅拌在一起,使搅拌后的混合物含水量降低至40%-60%;
C、将搅拌后的混合物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挤压机内,由挤压机对混合物再次进行挤压脱水处理,使混合物的含水量降至10%-15%,其可燃废弃物的含量为25%-35%;
D、将步骤C中的混合物通过定型机进行成品形状定型处理,定型后便于将混合物存放或运输。
挤压脱水处理为在常温、常压环境下采用机械压榨法,或以甩干法进行脱水处理;定型处理为利用定型机模具的模压而成。
采用的木屑、木渣为众多家具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采用的桔梗、稻壳为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将上述废弃物作为辅助添加燃料与污 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干燥后即可作为燃料用于焚烧。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污泥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大量存在的木屑木渣或桔梗稻壳等的可燃物废弃物与污泥经过简单混合、挤压、定型、烘干后制成可燃烧物,通过焚烧来杀灭污泥中的各种有害物体,以达到处理后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的目标,同时也可大大减少了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和对土地的占用。同时,该方法可大大降低污泥的焚烧成本,并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羽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羽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6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