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螺旋压力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66706.6 | 申请日: | 201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陆友荣;龚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运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9/18 | 分类号: | B21J9/18;B30B1/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王玮 |
| 地址: | 2021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螺旋 压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锻造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摩擦螺旋压力机。
背景技术
螺旋压力机通常由电动机通过摩擦盘带动飞轮轮缘而使飞轮旋转,所以这种压力机又称摩擦压力机。在这种压力机中,螺杆、螺母作为传动机构,并靠螺旋传动将飞轮的正反向回转运动转变为滑块的上下往复运动的锻压机械。工作时,飞轮朝一个方向旋转以储蓄能量,同时通过螺杆、螺母推动滑块向下运动。当滑块接触工件时,飞轮被迫减速至完全停止,储存的旋转动能转变为冲击能,通过滑块打击工件,使之变形。打击结束后,迫使飞轮反转,带动滑块上升,回到原始位置。
申请号为201210085244.5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擦螺旋压力机。该压力机包括飞轮,所述飞轮通过螺旋副与滑块连接,所述飞轮上设有第一边缘、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一摩擦轮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缘与第二摩擦轮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摩擦轮的第二端的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一缸体密封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一缸体之间设第一回复机构,所述第一摩擦轮的第一端还设有作为第二缸体的腔室,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二摩擦轮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摩擦轮随第一摩擦轮转动,第二摩擦轮与第一摩擦轮之间设有第二回复机构。
第一、第二摩擦轮为同向旋转,为了使飞轮实现正反向的双向旋转,飞轮的第一、第二边缘分布在上、下两个半区内。这种结构设置使飞轮离地面的距离很高,而压力机的飞轮工作时为高速旋转,如果飞轮离地面太高,会使压力机的底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不利机器工作,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飞轮重心的摩擦螺旋压力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符合压力机的发展规律。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擦螺旋压力机,包括飞轮,所述飞轮通过螺旋副与滑块连接,以控制滑块的下降和回升,所述飞轮上设有相距近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一摩擦轮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边缘与第二摩擦轮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摩擦轮固定在作为第一活塞的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摩擦轮套在所述第二摩擦轮上,第一摩擦轮随第二摩擦轮轴向移动,且第一第二摩擦轮转向相反,所述第二摩擦轮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摩擦轮之间还设第一回复机构。
由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相隔比较近,优选两边缘均在所述飞轮的半个部分区域内或均集中在所述飞轮的上半部分,这样可以减少飞轮与地面的距离。这种结构使用起来更安全可靠。
为实现第一、第二摩擦轮的反向旋转,可以在所述第一摩擦轮的第二端上固定有内齿圈,所述第二摩擦轮的第二端上固定有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与外齿轮分别与中间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中间齿轮套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与电机连接,而且该电机相对设置于飞轮的下方。
第一转轴同时作为第一活塞,可以带动第二摩擦轮、第一摩擦轮的轴向移动。第一转轴的设置可以是这样: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缸体连接,所述第一缸体设在压力机的机架上。所述机架与第一转轴之间设第二回复机构。所述第二回复机构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二回复机构用于使第一转轴的反向移动。
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二摩擦轮内设第二缸体,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摩擦轮的第一端平齐,第一摩擦轮第一端的端面比第二摩擦轮的端面更接近飞轮。第一摩擦轮随第二摩擦轮一起轴向移动,当第一转轴靠近飞轮,先接触到飞轮的是第一摩擦轮。
作为第一回复机构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回复机构包括螺栓-螺母组件、第一弹簧、和弹簧座,所述螺栓-螺母组件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塞上,所述弹簧座套于螺栓-螺母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簧也套于螺栓-螺母组件上,并在第二活塞与弹簧座之间。
所述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平齐,所述第一摩擦轮的第一端与第一边缘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三端与第二边缘的距离为L2,初始状态时,L1<L2。
所述第二摩擦轮内设第一台阶,所述弹簧座与第一台阶的距离为L3,初始状态时,L3>L2。距离L3也是第二活塞的行程,如果持续地给第二活塞加压,当第二活塞到达第二边缘后,由于行程还未走完,第二摩擦轮会沿反向移动,这样可以带动第一摩擦轮离开第一边缘,实现了两摩擦轮与两边缘的交换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三端上的推力大于第一摩擦轮的第一端上的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运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运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6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控制动感座椅平台
- 下一篇:一体成型的滑板支架底座及滑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