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胶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6118.2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蒋家军;曾艳军;田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胶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式电子元件的排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排胶炉。
背景技术
排胶是生产片式元件的一个重要工序,排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片式元件的质量。业内排胶炉往往存在着炉膛内每一层的进风量不均匀、炉膛内温度不够均匀等缺点。这些缺点使片式元件在排胶炉内因放置的位置不同,相互间排胶量的极差往往较大,致使产品最终的工艺性能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胶炉以缩小排胶炉炉膛内每一层进风量和温度的差异。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手段予以解决:
一种排胶炉,包括炉壁、炉门、由炉壁和炉门围成的炉膛、设置在炉壁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炉膛内的鼓风机和加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膛内的进风板和出风板、位于进风板和出风板之间的用于放置待排胶元件的多块隔板、以及多块调风板,所述进风板上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调风板上设有多个调风孔,所述调风板安装于所述进风板上并与所述进风板贴合以使得所述调风孔与所述进风孔形成错位重叠;所述调风板在所述进风板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从而使得所述错位重叠的重叠程度可调节。
优选地:
还包括架设在所述进风板和所述出风板顶端的顶板,所述顶板、进风板和出风板与所述炉壁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以形成空气循环通道,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所述炉膛的顶部。该优选方案采用一个鼓风机在炉膛顶部鼓风,使得沿空气循环通道流动然后从进风板进入,在进风板侧空气自上而下风速规律变化(最上层风速最小,最下层风速最大),因此通过少数几次对调风板位置的调整与测试即可使得各层进风量基本一致。
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顶板与炉壁之间,空气在进入进风板侧的空气循环通道之前被加热,从而保证炉膛内各层的温度一致。
所述出风板上固定有多块第一角钢,所述进风板上固定有位置与所述多块第一角钢位置一一对应的多块第二角钢,每块所述隔板分别放置在两个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上。该方案进、出风板同时作为隔板的固定装置简化了排胶炉的结构。
每块所述调风板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槽,所述进风板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匹配的锁紧螺杆及锁紧螺母,所述调风板通过调整所述导向槽套入所述锁紧螺杆的位置调节所述错位重叠的重叠程度,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锁紧螺杆固定在所述进风板上。
所述进风板上的进风孔与所述调风板上的调风孔的大小和排置方式相同。
所述导向槽水平设置且水平方向上相邻的调风孔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或等于调风孔孔径的两倍,或者所述导向槽竖直设置且竖直方向上相邻的调风孔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调风孔孔径的两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炉膛内设置进风板和出风板,各层防止元件的空间位于进风板和出风板之间,然后利用调风板板孔与进风板板孔之间的错位重叠实现对各层进风量的调整,使得炉膛内各层风量一致,保证了各层排胶效果的一致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改造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排胶炉的炉膛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进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调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匣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排胶炉包括炉壁12、炉门10、炉壁12和炉门10围成炉膛13、鼓风机7和加热器9,炉膛13用于放置待排胶的电子元件,左侧炉壁12设有进风口6和出风口5,其中,进风口6设置在左侧炉壁12的上方靠近炉壁的顶部用于在鼓风机7的作用下向炉膛内通入新鲜空气,出风口5设置在左侧炉壁12的中部其外接抽风装置用于将排胶所产生的烟气抽走,鼓风机7设置在炉膛13的顶部左侧靠近进风口6,鼓风机7的电机输出轴8穿过顶部的炉壁12与驱动的电机连接。
排胶炉还包括设置在炉膛13内的进风板1和出风板3、位于进风板1和出风板3之间的用于放置待排胶元件的多块隔板4、以及多块调风板2,进风板1上设有多个进风孔,调风板3上也设有多个调风孔,调风板2安装于进风板1上并与进风板1贴合以使得调风孔与进风孔形成错位重叠;调风板3在进风板1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从而使得所述错位重叠的重叠程度可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61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卡COS安全机制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小角度全弯管长相贯节点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