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炼钢转炉的顶吹氧系统及系统残留物清除和氧气导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5648.5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0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钟正邦;严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英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2 | 分类号: | C21C5/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246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钢 转炉 顶吹 系统 残留物 清除 氧气 导入 方法 | ||
1.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氧气管路和至少一条氮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氧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一快速切断阀、压力调节阀组、一组流量调节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流量调节阀组、一组止回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止回阀组,使得氧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每一所述氮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二过滤器、第二快速切断阀、第一旁通压力调节阀组、远传压力表、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手动放散阀、一组快速切断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快速切断阀组,使得氮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一远传信号压力表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二截止阀、第一流量表、流量调节阀、第三截止阀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四截止阀、第三快速切断阀、第二远传信号压力表和止回阀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五截止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第六截止阀形成的支路与并接于该支路两端的第七截止阀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切断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四快速切断阀和第七截止阀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顶吹氧系统的残留物清除及氧气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端连接于氮气管路的一吹扫管路,该吹扫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氧气管路的输入端部分,并在氧气管路的所述输出端设置靶标,所述吹扫管路包括管道和设置在该管道上的阀,清除氧气管路上残留物时,使氮气管路上的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4~1.6倍,打开吹扫管路上的截止阀,利用氮气管路上具有一定压力的氮气若干次吹扫氧气管路,每次15~25分钟,直到系统输出端设置的靶标无污迹,停止吹扫,闭合氧气管路上的所述输出端和吹扫管路上的截止阀,使所述系统封闭,氧气管路内充满1.4~1.6倍工作压力的氮气,并保压1~2天;吹氧系统工作时,关闭吹扫管路上的阀或拆掉所述吹扫管路,并打开氧气源,氧气通过氮气平衡导入氧气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吹氧系统的残留物清除及氧气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管路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所述氧气管路上的第一过滤器与第一快速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氮气管路上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快速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英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英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6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