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5140.5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4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勇;袁萍;邢雷;张家琦;董宏勋;沈新力;周大文;赵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客户端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远程协作方式一般是客户打银行客服热线电话,客服人员指导客户在网络客户端进行银行业务的操作处理。由于热线电话网与网是两个独立的通信网络,所以二者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因此客服人员既看不到网络客户端的操作界面,也不能监控网络客户端的操作处理过程。这便使得,当客户的安全信息被泄露时,网络客户端容易发生冒充办理银行业务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以解决网络客户端与客服端的数据信息共享问题,以及网络客户端的监控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网络客户端、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服务器和客服端;网络客户端通过互联网与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相连接,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与服务器相连接,服务器通过银行内网与客服端相连接;网络客户端包括:智能终端装置,以及分别与智能终端装置相连接的输入键盘、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读卡器和指纹采集器;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包括:接入整合控制装置,以及分别与接入整合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网络客户端接口、影音数据存储及管理单元、数据缓存及交换处理单元和服务器接口;服务器,用于安全认证、影音数据处理、银行业务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客服端包括:集中操控装置,以及分别与集中操控装置相连接的输入键盘、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和读卡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客服端开始受理客户服务时,与客户进行在线可视影音交互沟通,客服柜员可对客户业务现场进行适时安全检查,并对客户的操作进行适时操作监督,使得事中安全更加具有了保证。通过客服柜员对业务办理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及检查管控,并施加适度操作干预,提高了业务处理的安全性,平等保障了交易双方的权益,提高了业务受理的不可假冒及操作的不可抵赖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客户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客服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的信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能够让客服端对网络客户端进行现场安检、操作监督,服务器自动对网络客户端进行输入管制和安全认证,实现客服端业务画面同步显示给网络客户端,使网络客户端的远程操作和客服端的本地操作达成双向协同,实现信息共享。使业务系统的网上远程用户也能象物理营业网点那样无限制地办理所有业务,实现不同渠道产品的同质性、一致性、易用性和方便性,提高了业务的推广效率,大大提升了业务办理的效率,提高了业务办理的安全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社会资源及营业成本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本发明的网络客户端监控系统包括:网络客户端、客服端、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和业务处理服务器(简称:服务器)。多个网络客户端通过外网与内部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相连接;而多个网络协作数据通讯前置机又通过内网与至少一个服务器连接,从而完成了网络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最终连接;多个客服端通过内网服务器直接连接,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外网可以是有线或3G、4G等无线网络,内网可以是广域或局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