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浅水湖泊的大型粘性卵人工鱼巢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4780.4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6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林;朱茂晓;施炜纲;沈振华;陆建明;杨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浅水 湖泊 大型 粘性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浅水湖泊的大型粘性卵人工鱼巢。
背景技术
以鲤、鲫为代表种的定居性底栖鱼类通常是浅水性湖泊的优势种群,这些种类多数产粘性卵,受精卵需要粘附于附着物上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天然水体中的附着物包括水草、蕨类植物以及树木的根须等,这些附着物通常质地柔软、分散多须,在上述鱼类的繁殖季节为受精卵的顺利孵化提供了场所。我国的淡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区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湖区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大量注入湖区,长期的积累导致湖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被大量破坏,藻类爆发性增殖,各大湖泊特别是封闭型湖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湖泊类型逐渐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在此过程中,在附着物逐渐减少、水体透明度下降的影响下,产粘性卵鱼类的正常繁衍收到了严重影响,部分湖区的鲤、鲫鱼等种类的幼鱼发生量大幅下降,成鱼在渔获物中的比例也出现明显下滑。在此背景之下,为了给产粘性卵的鱼类提供适宜的产卵环境,扩大产卵规模,提高幼鱼发生量,保护和恢复相关种类的渔业资源,现提出1种适用于浅水湖泊的立体式粘性卵人工鱼巢。目前尚无此类适用于天然水体中的大型人工鱼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目前多数内陆浅水湖泊不同程度的出现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物存量急剧下降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为鲤、鲫鱼等产粘性卵鱼类提供批量产卵场所的大型人工鱼巢。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浅水湖泊的大型粘性卵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桩、缆绳、和粘附基质,所述缆绳牵拉在所述立桩之间,缆绳两端设置有浮子,带动所述缆绳在所述立桩上随水位上下浮动;所述缆绳上设置有多个粘附基质;所述立桩通过加固桩和牵拉绳牵拉加固。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粘附基质由网目1cm的软质网片绑扎而成,网片之间弯曲折叠以保证其间留有一定距离,从而增大粘卵面积。
优选的:所述立桩为毛竹,共六根,三根一排,相对设立,两排之间距离约5m,同一排毛竹之间牵拉所述缆绳,相邻两根毛竹之间间隔约20m;所述粘附基质最大宽度为40cm,最大高度为30cm,相邻两根毛竹间的每根缆绳上悬挂约20蓬粘附基质。
本发明能为鲤、鲫鱼等产粘性卵鱼类提供批量产卵场所,能够粘附大量的鱼卵,扩大产卵规模,提高幼鱼发生量,保护和恢复相关种类的渔业资源。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 2 为粘附基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固定毛竹;2、缆绳;3、粘附基质;4、浮子;5、加固桩;6、牵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投放时间:4月份之前,水温低于15℃;
(2)投放区域:水深介于0.6-3.0m,水质较好,透明度大于30cm;
(3)鱼巢结构:整片鱼巢由长方形鱼巢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6根固定毛竹1、2根加固桩5、4根缆绳2、12个浮子4以及若干悬挂于缆绳上的粘附基质3组成;
(4)毛竹、缆绳结构:每根毛竹长度为5米,毛竹距顶端1米处经加工留有供缆绳2上下移动的空腔,空腔长度为0.5m,宽度为缆绳2直径的2倍;两根固定毛竹1之间的距离为约20米,固定后的缆绳2长度以略微绷直为宜,长度约为20.5米;每根缆绳2两端连接有浮子4,当水位发生变动时,浮子4跟随水面移动,带动缆绳2浮于水面,避免因水面下降而导致粘附基质3出水而导致受精卵受损;
(5)粘附基质;由网目1cm的软质网片绑扎而成,网片之间弯曲折叠以保证其间留有一定距离,从而增大粘卵面积。每蓬粘附基质3最大宽度为40cm,最大高度为30cm。每根缆绳2上悬挂约20蓬粘附基质3,每个鱼巢单元共计悬挂约80蓬粘附基质3。
经在太湖实验区进行前期验证,该鱼巢使用效果良好。本次验证共在太湖三国城和明月湾湖区各设置1个鱼巢区,其中三国城水域水深2.4-2.7m,明月湾水域水深1.5-1.8m,每个鱼巢区投放如图所示的12个鱼巢单元,2012年3月末投放,4月6-10日水温持续大于15℃,4月11日现场检查发现,几乎每个单元的附着基质上均粘附有不同数量的鱼卵,随机剪取2片展开面积为0.19m2的网片并带回实验室计数,共计粘附鱼卵2094粒,经在实验室孵化后共计出苗2003尾,孵化率95.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未经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47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钱包用防身器械
- 下一篇:一种鸡舍供暖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