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插拔式焊咀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4369.7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戚国强;窦小明;曹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国强 |
主分类号: | B23K3/02 | 分类号: | B23K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67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插拔式焊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插拔式焊咀的装置。
背景技术
烙铁手柄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广泛的运用于很多行业中。众所周知,焊咀中的烙铁头是整个烙铁手柄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当烙铁头损坏或者长时间使用后产生老化,我们便要及时的更换焊咀,也就是要更换烙铁头部分。目前,市场上焊咀的安装方式主要是通过螺帽和外罩钢管固定,较大的焊咀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这些固定结构在更换焊咀的时候,需要借助拆装工具,并且对于不同型号和形状的焊咀需要不同规格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显然比较繁琐和不便,而且,这些固定方式没有对烙铁头进行定向固定。近年来,工业生产中,在很多器械上,人们开始倾向于采用更加灵活的固定结构,但对于焊咀的固定,既要考虑其灵活性,也要考虑固定结构的可靠性,因为烙铁在使用时温度很高,固定结构不牢靠,会给使用者带来损伤。要找到这样一种既可靠又具灵活性的固定结构十分困难,因此老式的固定结构虽然在更换焊咀时十分不便,但仍然被大量采用,沿用至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焊咀固定结构灵活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插拔式焊咀的装置,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插拔式焊咀的装置,包括烙铁头钢管组件和定位柱组件,所述的烙铁头钢管组件与定位柱组件插接,所述的烙铁头钢管组件包括烙铁头和钢管,所述的钢管一端与烙铁头固定连接,所述的钢管另一端具有第一椭圆形孔和U形限位槽,所述的定位柱组件包括弹性定位圈、钢珠、定位柱和限位柱,所述的弹性定位圈为具有开口的不封闭式圆环,所述的不封闭式圆环上具有一个圆形孔,所述的定位柱中部具有环状卡槽,所述的环状卡槽上具有特征孔和限位孔,所述的限位柱一部分插装在限位孔内,另一部分露出于定位柱内,所述的弹性定位圈扣在环状卡槽上,所述的弹性定位圈的圆形孔与环状卡槽上的特征孔对齐,所述的钢珠设置在圆形孔与特征孔之间,所述的钢管插装在定位柱内,所述的钢管的U形限位槽与限位柱露出部分插接,所述钢珠与第一椭圆形孔扣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特征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短边长度略大于钢珠直径的第二椭圆形孔,下层为大圆直径略小于钢珠的葫芦形孔。
为了使钢珠在插拔动作时不会产生脱离,所述的弹性定位圈的圆形孔直径略小于钢珠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可插拔式焊咀的装置,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就可以快速对烙铁头进行安装和拆卸,烙铁头钢管组件插入方便,插入后固定可靠,拔出时快捷顺畅,实现了灵活插拔,固定可靠的烙铁头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插拔式焊咀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插拔式焊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烙铁头,2、钢管,3、第一椭圆形孔,4、U形限位槽,5、弹性定位圈,6、钢珠,7、定位柱,8、限位柱,9、圆形孔,10、特征孔,1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可插拔式焊咀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烙铁头钢管组件和定位柱组件,烙铁头钢管组件与定位柱组件插接,烙铁头钢管组件包括烙铁头1和钢管2,钢管2一端与烙铁头1固定连接,钢管2另一端具有第一椭圆形孔3和U形限位槽4,定位柱组件包括弹性定位圈5、钢珠6、定位柱7和限位柱8,弹性定位圈5为具有开口的不封闭式圆环,不封闭式圆环上具有一个圆形孔9,定位柱7中部具有环状卡槽,环状卡槽上具有特征孔10和限位孔11,限位柱8一部分插装在限位孔11内,另一部分露出于定位柱7内,弹性定位圈5扣在环状卡槽上,弹性定位圈5的圆形孔9与环状卡槽上的特征孔10对齐,钢珠6设置在圆形孔9与特征孔10之间,钢管2插装在定位柱7内,钢管2的U形限位槽4与限位柱8露出部分插接,钢珠6与第一椭圆形孔3扣接。特征孔10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短边长度略大于钢珠6直径的第二椭圆形孔,下层为大圆直径略小于钢珠6直径的葫芦形孔。弹性定位圈5的圆形孔9直径略小于钢珠6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国强,未经戚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43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