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循环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63265.4 申请日: 2012-05-24
公开(公告)号: CN103425857A 公开(公告)日: 2013-12-04
发明(设计)人: 刘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 刘黎明
主分类号: G06F19/00 分类号: G06F1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44500 甘***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沟通 专科 平台 循环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循环系统医患沟通平台及方法,主要由医患沟通平台(硬件)、循环系统医疗沟通系统(软件)与专职沟通人员构成。实现现代医学模式,充分表现人文关怀、仁心仁术,努力实现医患健康、医患和谐、社会和谐进步。

背景技术

循环系统常见病特征之一  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在我国,循环系统疾病总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逐渐接近世界水平;卒中高发,出血性卒中发病率超过西方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虽低于发达国家,但比20世纪50年代明显增高。在住院患者中,风心病、先心病及心肌疾病仍占相当的比例。循环系统疾病致残率高,对健康的危害性大。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循环系统疾病均是首要的死亡原因。

循环系统常见病特征之二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循环系统疾病早期多无症状,在出现心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或其他急性事件(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等)之前患者并不知晓,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多数症状无特异性,可见于健康人(例如心悸、气短)或其他系统疾病(例如胸痛、头昏、水肿)。部分患者在健康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血压高、眼底出血、心杂音、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也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脑卒中或血栓栓塞为首要表现。

循环系统常见病特征之三   常有多种合并症或并发症: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严重高血压患者易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脑出血等;风心病常并发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循环系统常见病特征之四   不易彻底治愈,多需长期治疗:大多数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心肌病等)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影响生活。

循环系统常见病特征之五   预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可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改善预后,减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控制呼吸道感染可减低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的发生率。

循环系统患者常具有“紧张”身心特点:由于循环系统疾病突发意外的比例高,易引起患者的过度关注,身边的意外事件加剧了患者的紧张,稍有不适都会联想到病情是否加重,反复就医、过度检查、过分依赖药物(即便是没有明显治疗作用的药物)比较普遍。患者多谨小慎微,活动范围缩小,不敢出远门。紧张也是引起血压增高重要原因之一。

循环系统患者常具有“焦虑”身心特点:循环系统疾病常合并焦虑,以胸痛、气急、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为主诉。无论有患者无冠心病,当焦虑症引起胸痛时,只有通过抗焦虑治疗才能缓解。焦虑也可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的发生率。心脏病患者并有惊恐发作时,猝死发生率增加。

循环系统患者常具有“抑郁”身心特点: 循环系疾病可引起抑郁或加重抑郁。据文献报告,抑郁的发生率在心肌梗塞为45%,在高血压为20%,在脑卒中为15~40%;胸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手术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也很高。抑郁也可诱发、加重循环系统疾病,预测重大的心脏事件(如心肌梗死、死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成形术)。

循环系统患者常具有“敌意”身心特点:敌意是诱发心脏病的因素之一。A型性格有敌意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是非A型性格者的2倍,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是5倍。有敌意者常伴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吸烟、高脂饮食、过量饮酒等,其体重指数、血脂及血压也相应增高、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减退,血小板反应性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强烈的敌意会增加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

循环系统患者常具有主要社会因素:(1)生活方式:吸烟、摄入大量酒精、体力活动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过多钠盐多等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2)精神压力:现代社会中,人群面对的精神压力普遍高于以往。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病前,因生活、工作等原因而承受的压力比健康人要大得多。精神压力导致负面情绪和行为,患者不易坚持正常饮食和体力活动,更有可能抽烟;同时使身体释放出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引起血压和血糖水平升,长期高血压和血糖水平过高会损伤血管。研究表明,慢性生活压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因果关系,乐观精神可能有助于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黎明,未经刘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