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2877.1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伟;詹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表 水体 污染 原位 修复 方法 | ||
1.一种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置硝酸盐溶液,将硝酸盐溶液注入底泥;所述硝酸盐包括硝酸钙、硝酸钠和硝酸钾;硝酸盐的投加量为0.5~500g NO3-N/(m2底泥-水界面);
(2)将活性覆盖材料投加到底泥-水界面上形成一层活性覆盖层系统,投加量为0.5-1000kg/(m2底泥-水界面);所述活性覆盖材料包括天然沸石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粒径为5目-500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硝酸盐的投加量为34-47g NO3-N/(m2底泥-水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活性覆盖材料的投加量为2.8-23.7kg/(m2底泥-水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天然沸石经清洗、烘干、冷却后,进行破碎、研磨、过筛处理,得粒径为5目-500目的沸石样品;
(2)配置浓度为5mmol/L-100mmol/L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3)取步骤(1)制备的沸石样品按1~200mL/g的液固比将其加入到步骤(2)配置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再置于15-80℃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h~96h,振荡速度为50-500rpm,然后将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清洗、烘干,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覆盖材料采用土工布包裹,具体方式为:
(1)先在底泥-水界面上覆盖一层土工布,再将活性覆盖材料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投加到土工布层上;
(2)再将一层土工布覆盖在上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上,然后将活性覆盖材料天然沸石投加到该土工布层上,最后在上述天然沸石上覆盖一层土工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的投加量为0.5~500kg/(m2底泥-水界面),步骤(2)中天然沸石的投加量为0~500kg/(m2底泥-水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覆盖材料采用土工布包裹,具体方式为:
(1)在底泥-水界面上覆盖一层土工布;
(2)在上述土工布上投加活性覆盖材料天然沸石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的混合物;
(3)在上述天然沸石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的混合物上覆盖一层土工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8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
- 下一篇:一种片状结构钛酸铅粉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