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2633.3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萧予菱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8/00;G09F9/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利用可挠性基板承载光源组件的背光模组及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背光模组于显示装置中适于提供显示光源已是众所皆知的。
图1A为现有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A,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10、可挠性电路板120及发光元件130。发光元件130配置于可挠性电路板120上并电性连接至可挠性电路板120。导光板110具有两彼此平行的侧边111、面向可挠性电路板120的长边112及连接于两侧边111与长边112的二入光面113。发光元件130具有面向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3的发光侧131。当可挠性电路板120提供电力至发光元件130时,发光侧131出射的光线经由入光面113进入导光板110中。导光板110用以将光线转换成从出光面114出射的面光源。
导光板110与发光元件130之间需要良好的配合,以使发光元件130提供的光线能较准确的经由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0,然而制造及组装上通常存有公差,这些公差将会造成漏光与光利用率下降的缺点。
图1B为图1A的区域A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1B,当公差造成导光板110与发光元件130无法妥善接合时,在发光侧131的其中一边与入光面111之间容易存有间隙G。此间隙G会造成发光元件130提供的光线无法准确的经由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0,导致漏光与光利用率下降。
此外,因发光侧131需与入光面111相对,使得发光元件130在摆设时,其长边132无法与可挠性电路板120的长边121平行。所以,可挠性电路板120的短边122的宽度D1需加大以容置发光元件130,此将提高可挠性电路板120的材料成本。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公差产生的缺陷及降低材料成本为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其具有高光利用率的优点。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高光利用率的优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及光源组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入光面位于导光板的角落。光源组件包括可挠性基板及发光元件,可挠性基板具有相对的正面与背面,发光元件配置于背面,其中承载有发光元件的部分背面沿折线翻折至与正面面向同一侧,使发光元件的发光侧面向入光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更具有面向可挠性基板的侧面,入光面连接于侧面,且与侧面之间夹有钝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性基板呈矩形,且在承载有发光元件的部分背面沿折线翻折至与正面面向同一侧之前,可挠性基板的长边平行侧面的长边。折线与可挠性基板的长边之间所夹的锐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侧呈矩形,可挠性基板呈矩形,且在承载有发光元件的部分背面沿折线翻折至与正面面向同一侧之前,发光侧的长边平行可挠性基板的长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入光面的数量为二个,发光元件的数量为二个,导光板更具有面向可挠性基板的侧面,入光面分别连接于导光板的侧面的两端,而每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侧面向这些入光面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叠置于翻折至与正面面向同一侧的部分背面上,使发光元件的发光侧接触入光面。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配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光源组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入光面位于导光板的角落。光源组件包括可挠性基板及发光元件,可挠性基板具有相对的正面与背面,发光元件配置于背面,其中承载有发光元件的部分背面沿折线翻折至与正面面向同一侧,使发光元件的发光侧面向入光面。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中,即使发光元件组装于可挠性基板的位置有所偏差或者导光板的入光面有制造公差,由于可通过可挠性基板的可弯折特性让折线角度做适当的调整,所以能使发光侧能较准确对准导光板的入光面,进而使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具有高光利用率的优点。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区域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上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