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剖面公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2344.3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凯撒·罗兹诺·维拉瑞尔;多米尼克·E·多希;维多利亚·A·斯皮尔曼;里卡多·A·马里诺;亚历山大·M·凯万;詹姆士·G·斯密之;丹尼尔·G·德·路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苹果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02;H01R13/633;H01R13/46;H01R12/5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宗晓斌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剖面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低剖面公连接器,其适于被完全插入电子装置,并且其轮廓被形成为与电子装置的外表面匹配。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数种用于互连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这些连接器通常包括插座(母)连接器以及插头(公)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可与插座连接器配合,以在各连接器中布置的针状电极之间建立电连接。
随着电子装置的尺寸减小,急需使电连接器的尺寸相应地减小。但是,在电连接器的尺寸减小时,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要减小电连接器的尺寸,需要相应地减小布置在连接器中的针状电极的尺寸。减小电极的尺寸会在与容纳连接器配合时趋于增大施加至电极的应力及力。由此,随时间经过会降低连接器的完整性及有效性。
此外,电连接器通常会连接至线缆组件或作为其一部分。这些线缆组件及电连接器通常会以无序的方式突出并从电子装置伸出。因此,电连接器及附装至其的线缆组件通常会较凌乱且难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大致涉及电连接器、线缆组件以及连接器针。电连接器可包括针状电极并且是线缆组件的一部分,同时适于完全插入电子装置并且轮廓被形成为与电子装置的外表面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缆组件包括插头壳体、线缆以及连接器基体。线缆组件的各特征可单独或彼此组合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或全部缺陷。
例如,插头壳体可包括后表面,其相对于插头壳体的前表面或弯曲或倾斜,由此与电子装置的外表面的轮廓一致。以此方式,可有利地减小插头壳体的尺寸及可见突起。作为另一示例,插头壳体可具有设计用于容纳数个针的深度及内腔室。针可分别包括连接部分,并且相邻一对针的连接部分可彼此相对交错。以此方式,可有利地减小相邻针之间的干涉。作为另一示例,针的连接部分可大致垂直于插头壳体的后表面延伸。以此方式,可有利地提高针的集成度以及针与线缆之间的连接的集成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设计针以与容纳针建立电连接。针的各特征可单独或彼此组合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一部分或全部缺陷。
例如,针可包括基体、细长杆以及配合部分。基体可包括用于在细长杆的长度上延伸的切口。以此方式,可有利地减小施加至针的力以及针中的应力。作为另一示例,细长杆可包括从细长杆的上表面伸出的限位体。限位体可在配合部分与容纳针配合时分配施加至细长杆的力。以此方式,可有利地减小施加至针的力以及针中的应力。
为了完全理解本发明的性质及优点,将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及附图。从以下附图及详细说明将理解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目的以及优点。但是,将从权利要求的界定来完全明了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是数字标牌系统的一部分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线缆组件的数字标牌系统。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接收线缆组件的扩展坞的立体图。
图3B示出了图3A所示的扩展坞的俯视图。
图3C示出了图3A所示的扩展坞的后视图。
图3D示出了图3A所示的扩展坞的侧视图。
图3E示出了图3A所示的扩展坞的仰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缆组件。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插头连接器的正视立体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插头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
图5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至线缆的电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布置在电插头连接器中的针的侧视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插头连接器中布置的与容纳针配合的针的侧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针的侧视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A至7B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轻易理解这里参考这些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仅是说明性质,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则可扩展超出这些有限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苹果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卷板机
- 下一篇:具有鼓支撑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