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连轧机性能前馈厚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1787.0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江华;李山青;黄佩杰;姜正连;王康健;王欣;李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贤喆;朱丽琴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性能 厚度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钢冷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连轧机带钢厚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厚度精度是冷轧带钢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随着汽车、航空、家电、精密仪表、民用建筑、食品罐头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对冷轧带钢的厚度精度具有严格的要求。
冷连轧机是冶金行业中最复杂、自动化程度最高、精度要求最严的装备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钢铁工业技术发展的水平。冷连轧机厚度前馈控制是保证冷轧带钢成品厚度精度的重要手段。来料厚差是冷轧带钢成品产生厚差的重要原因,因此传统的冷连轧机厚度前馈控制使用在机架前直接测量的来料厚差进行前馈控制。
由于热轧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因此造成冷轧来料即热轧成品在性能上的波动。性能波动具有一定规律性,具有性能波动的某段带钢进入冷连轧每一机架时都将产生新的厚差。为了提高厚度控制精度,研究在带钢性能波动情况下的厚度前馈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冷连轧机厚度前馈控制方法,在机架S1前、机架S2前和机架S5前采用直接测量的来料厚差用于前馈控制,前馈控制的调节机构为机架S1的液压控制、机架S2的液压控制、机架S5的液压控制,前馈控制原理图如附图1所示,前馈控制主要是为了消除瞬间偏差,即当机架入口来料实际厚度出现较大幅度变化时,本机架的液压控制做出相应动作,使机架出口厚度偏差基本消除在本机架。
由于用户对冷轧产品厚度精度要求的提升以及热轧工艺的复杂性,冷轧来料性能波动对成品厚差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在冷连轧机前采用直接测量来料性能,需增加测量仪表,但是目前的测量仪表存在精度差的缺陷。该方法需增加设备投资费用,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需增加设备维护人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连轧机性能前馈厚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通过间接测量的来料变形抗力进行前馈的厚度控制,避免了来料热轧成品在性能上的波动对冷轧厚度控制精度的影响,对于确保整个钢卷长度方向上成品带钢厚度精度,减少成品带钢厚度波动以及保证轧制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连轧机性能前馈厚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一个或多个机架作为虚拟的带钢性能间接测量仪,其中,机架 必须被作为虚拟的带钢性能间接测量仪,机架入口处设置有测厚仪;
步骤二、计算来料变形抗力波动大小,在被选为带钢性能间接测量仪的机架上设置测压头,通过测压头测量得到机架的变形抗力波动引起的轧制力偏差,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机架的来料变形抗力波动大小,
(1),
式中, 为变形抗力对机架的轧制力影响系数,该系数为经验参数,由试验取得;
步骤三、计算各个机架的前馈调节量,根据如下选择计算得到各个机架的前馈调节量,为机架的前馈调节量,
1) 当机架被选择为虚拟的带钢性能间接测量仪即机架上设置有测压头时,机架的前馈调节量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
(2)
式中,为测厚仪测量得到的机架入口带钢厚度偏差,如机架入口处未设置测厚仪时,机架不进行前馈调节量的计算;
为机架的纵向刚度;
为机架入口带钢厚度对机架的轧制力影响系数,该系数为经验参数,由试验取得;
2) 当机架未被选择为虚拟的带钢性能间接测量仪即机架上未设置测压头时,此机架的来料变形抗力波动大小为之前最接近的一个机架的来料变形抗力波动大小,即,机架的前馈调节量由公式3计算得到,
(3),
式中,为测厚仪测量得到的机架入口带钢厚度偏差,如机架入口处未设置测厚仪时,;
为机架的纵向刚度
为机架入口带钢厚度对机架的轧制力影响系数,该系数为经验参数,由试验取得。
所述步骤三第2分项中,当机架未被选择为虚拟的带钢性能间接测量仪即机架上未设置测压头并且机架入口处设置有测厚仪(1)时,计算机架的前馈调节量时增加一个变形抗力对厚度前馈参数补偿量的影响系数,机架的前馈调节量由公式4、5计算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