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布式最佳中继节点选择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1764.X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蔡跃明;陈华梁;杨炜伟;郝本建;李赞;司江勃;韩维佳;刘向丽;高锐;齐佩汉;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布式 最佳 中继 节点 选择 协同 自动 请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源节点以数据窗格式连续发送数据帧的多节点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是一种由分布式方式选择出来最佳中继节点并帮助源节点向目的节点重传数据帧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可用于多节点无线网络通信。
技术背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传输协议通常支持自动重传请求ARQ。自动重传请求的基本方法是:发送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帧,接收节点通过检查数据帧中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判断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有差错;当接收节点收到一个正确的数据帧时,它向发送节点反馈一个确认帧ACK;若接收节点检验出数据帧出现了差错,它就向发送节点反馈一个否认帧NACK,告诉发送节点重传相应的数据帧。自动重传请求分为三类:停止等待自动重传请求、连续自动重传请求和选择重传自动重传请求。
协同通信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得无线系统中节点可以利用自身的通信资源,共用彼此的天线,形成一个虚拟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实现分集发送,有效抵抗无线信道的衰落。帮助信源节点传输数据的节点常被称为中继节点,中继可采用发达转发、译码转发以及压缩转发等多种工作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协同通信往往与自动重传请求机制相结合,形成所谓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机制。在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当接收节点请求重传时,发送节点和中继节点根据不同的协议向接收节点重传出错的数据帧。协同重传的中继节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通常由一定的中继选择方法选出一个或几个中继节点进行协同传输,这样既实现了分集传输提升了系统系能,又有效降低了多节点传输协议的复杂度和信号处理的难度。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进行了研究。J.Alonso-Zárate等人在《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Special Issue on Wireless Cooperative Networks》vol.2008,page 13,May 2008上发表的“Persistent RCSMA:A MAC Protocol for a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ARQ Scheme in Wireless Networks”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 802.11并结合了分布式协同自动重传请求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该协议按照一定的要求确定一个中继节点集合,当接收节点未能正确接收所有数据帧时,中继节点按照一定规则依次重传数据帧,它没有具体说明中继节点集合的选择方法,并且多个中继节点依次重传数据帧实现机制复杂、开销较大。Hangguan Shan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vol.10,no.8,pp.2603-2615,August 2011上发表的“Cross-layer cooperative MAC protocol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s”之中,基于IEEE 802.11MAC协议,提出了一种利用贪婪算法选择最佳辅助节点的策略,这种方法由于要先根据中间节点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将节点分组,再先后在组内和组间进行中继选择,因而在选择最佳中继时控制信息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最佳中继节点选择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以降低复杂度、减少了控制信息的开销。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在候选中继节点R1、R2、…、RN内,定义第i个候选中继节点Ri的倒计时时钟初始值TFi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