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音响背光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61332.9 | 申请日: | 201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尚云飞;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3/02 | 分类号: | B60Q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音响 背光 调节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音响领域,特别涉及对汽车音响的背光装置进行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与便捷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LCD的引入,使汽车音响显示的信息量倍增。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LCD存在着在强光照射下显示不清晰的不足之处。考虑到LCD的此项不足,为使驾驶员更方便阅读汽车音响LCD上的信息,汽车音响的LCD背光都比较强。
当汽车短时间途经光线较弱区域(如隧道/雨雾天气等),由于外界光线较弱,驾驶员会打开汽车前大灯(远光灯/近光灯/雾灯)以便驾驶安全。此时,汽车音响LCD的强背光就会与周围昏暗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的较为刺眼。这就影像驾驶员的驾车感受,更有甚者影像驾车安全。目前,同类技术中,有通过小灯调节汽车音响背光。但那需要驾驶员进行额外操作。而短时间内途经光线昏暗路段,驾驶员一般不会去进行额外的小灯调节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音响背光调节方法,并公开一种实现该方法的汽车音响背光控制装置,该方法使用汽车前大灯中远光灯/近光灯/雾灯的开启信号作为汽车音响背光调节的触发信号。
本发明为了完成其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音响的背光调节方法,汽车音响的背光强度分为适应环境强光照射下的强背光强度和适应环境弱光情况下的弱背光强度,汽车音响通过获得环境光是强光还是弱光而自动选择强背光强度或者弱背光强度,判断环境光是强光还是弱光的依据是汽车的前大灯中的远光灯、近光灯、雾灯中的任何一个是否开启。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音响的背光调节方法中,所述的汽车音响背光调节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检测汽车的前大灯中的远光灯是否开启,如果开启,则将选择弱背光强度;
步骤B、检测汽车的前大灯中的近光灯是否开启,如果开启,则将选择弱背光强度;
步骤C、检测汽车的前大灯中的雾灯是否开启,如果开启,则将选择弱背光强度;
步骤D、将汽车音响的背光灯调节到强背光强度;转向步骤A。
本发明还设置了一种根据上述方法的汽车音响的背光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根据环境光是强光还是弱光而自动选择强背光强度或者弱背光强度;还包括车身控制模块和前大灯开关系统,所述的前大灯开关系统包括远光灯开关、近光灯开关和雾灯开关,所述的远光灯开关、近光灯开关和雾灯开关的开启信号输入到所述的车身控制器,所述的车身控制器与所述的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的车身控制器只要接收到所述的远光灯开关、近光灯开关和雾灯开关中任何一个开关的开启信号都向微处理器发送环境光弱的信号。
进一步的,上述的背光控制装置中:所述的车身控制器向微处理器发送环境光弱的信号为一触发信号。
本发明的装置中汽车前大灯开启信号经过BCM处理成为单一的高低电平后,发送给汽车音响MCU接收,汽车音响对该信号做出反应并相应降低LCD背光亮度。从而实现LCD背光的自动变弱,减缓了驾驶者的不适。
本发明优点如下:
1.操作人性化。勿需驾驶员额外操作,在开车灯的同时即可调节汽车音响背光;
2.实现简单化。引入现存的车灯系统的开启信号,和对MCU的简单编程。勿需添加其它组件;
3.驾驶安全化。减小了驾驶中由于汽车音响背光过强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影响。
下面通过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背光调节装置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控制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汽车音响背光灯的调节方法,调节步骤如图1所示,在汽车音响开启以后对环境光进行检查,同时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线的强弱对背光灯进行设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检测汽车的前大灯中的远光灯是否开启,如果开启,则将选择弱背光强度;
步骤B、检测汽车的前大灯中的近光灯是否开启,如果开启,则将选择弱背光强度;
步骤C、检测汽车的前大灯中的雾灯是否开启,如果开启,则将选择弱背光强度;
步骤D、将汽车音响的背光灯调节到强背光强度;转向步骤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3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