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1091.8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清刚;胡作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斜顶抽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倒扣外缘注塑制品的注塑模具,现有技术中的模具设计如图1所示,采用左右2个斜顶+中间直顶的方法脱倒扣,其中间直顶的形状设置如图2所示,其左/右斜顶的如图3所示。具体地,其中间直顶的形状是前端变小,从而来保证左右两个斜顶能够向前运动。开模时的整体图如图4,顶针板在注塑机顶杆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带动左右斜顶和中间直顶向左运动,左右斜顶同时向上运动脱出产品倒扣。开模时,其中间直顶状态如图5所示,左/右斜顶的状态如图6所示。
以上设计方法的缺点是,模具开模后顶出产品,产品仍停留在中间直顶上,中间直顶位置的倒扣未脱出。现有技术采用人工将制品的倒扣外缘从斜顶块上剥离下来取出制品;人工剥离倒扣取出制品易使制品乃至模具的斜顶机构受到损坏,且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工作强度大。
因此,旧设计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实现产品自动脱落,模具不能自动化生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另外由于产品顶出后收缩,使产品粘在中间直顶上较紧,手工取产品时有一定困难,而且可能出现因用力不均导致产品刮伤。
基于上述原因,设计一种能够实现产品自动脱落的注塑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同类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产品自动脱落的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机构,包括底板、顶针板组、模芯、模芯固定板以及斜顶组,所述顶针板组包括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所述底板承载所述顶针板组,所述斜顶组包括左斜顶、中间斜顶和右斜顶,所述左斜顶、中间斜顶和右斜顶的一端均分别通过其斜顶底座固定在顶针板组上,所述左斜顶在开模方向上倾斜b角度,所述右斜顶在开模方向上倾斜b角度,所述中间斜顶在开模方向上倾斜a角度,中间斜顶在投影视图上与左斜顶、右斜顶配合面的形状角度为c角度,c角度大于理想状态下三个斜顶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干涉的最小角度。
具体地,参照图13,本发明斜顶组其角度计算示意图,如图所示,角度a为中间斜顶在开模方向上的倾斜角度,角度b为左、右斜顶在开模方向上的倾斜角度,角度d为左、右斜顶在投影视图上向内侧的倾斜角度,角度c为中间斜顶在投影视图上与左、右斜顶配合面的形状角度。其中DE=OP=顶出行程,EF垂直DE,OP垂直PE。本图的绘制过程是:先做图DE线,根据角度a做图DF和EF相关于F点,根据角度b和d做EP和OP相交于P点;连接OE;再连接FP;则可得角度y,y即理想状态下三个斜顶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干涉的最小角度。斜顶组设计时,确保c角度大于y角度即可确保三个斜顶运动不会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斜顶包括中间斜顶底座、中间斜顶杆和中间顶块,所述中间斜顶底座通过销钉固定在顶针板组上,所述中间斜顶杆与中间斜顶底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模芯固定板上开设有相对开模方向倾斜a角度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中间斜顶杆,所述中间斜顶杆穿过所述安装孔与中间顶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斜顶包括左斜顶底座、左斜顶杆和左顶块,所述左斜顶底座通过销钉固定在顶针板组上,所述左斜顶杆与左斜顶底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模芯固定板上开设有相对开模方向倾斜b角度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左斜顶杆,所述左斜顶杆穿过所述安装孔与左顶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斜顶包括右斜顶底座、右斜顶杆和右顶块,所述右斜顶底座通过销钉固定在顶针板组上,所述右斜顶杆与右斜顶底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模芯固定板上开设有相对开模方向倾斜b角度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右斜顶杆,所述右斜顶杆穿过所述安装孔与右顶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从投影方向看,所述中间斜顶的中间顶块沿其运动方向为前端大后端小,所述左、右斜顶的左、右顶块均沿其运动方向为前端小后端大,所述左顶块上开设有与中间顶块对应配合的左倾斜面,所述左倾斜面与左斜顶杆平行,所述右顶块上开设有与中间顶块对应配合的右倾斜面,所述右倾斜面与右斜顶杆平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0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