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状空气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0835.4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彬;黄志玮;杨品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30 | 分类号: | B01D4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状 空气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空气过滤装置,属于空调通风和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颗粒物污染日益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结果显示,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就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由于可以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所以对人体健康影响更甚。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人体危害更大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污染及治理。
据调查,人有90%以上的时间呆在室内,那么实现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特别是小粒径微粒的高效去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针对细小颗粒物去除或分离的较为成熟的技术有以下几种:静电分离和过滤分离,其中最常用的去除小粒径微粒的方法是过滤分离。按照滤料的类别,过滤器可分为纤维过滤器、膜过滤器和织物过滤器。纤维过滤器的研究最为成熟,因其低阻力和高效率而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这些过滤器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就是滤料不能重复使用并且造价昂贵,这就造成了空气过滤器的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效率会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粒状空气过滤装置,用于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过滤,以解决市场上空气过滤器普遍存在的不可再生和高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粒状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底座、进风口、滤体和风机,所述的滤体内装有滤料,所述风机设置在滤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料采用直径为1mm-10mm的颗粒状滤珠。
本发明所述的颗粒状滤珠采用毛玻璃制作。所述风机为变频轴流抽风风机。所述底座和滤体均采用圆筒状,所述进风口均匀设置在底座上。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
①造价低廉。过滤器中最昂贵的是滤料,市面上的高效过滤器价位在4000到8000元不等,本发明所使用的滤珠造价低廉,估算造价只是同等风量过滤器的1/4到1/8。
②清洗方便,重复使用。纤维过滤器的滤料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到了使用年限就需要重新购买新的滤料,否则不仅降低过滤效率而且沉积的灰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中特制的滤珠滤料仅需要在使用中定期用清水进行清洗且效率不变,非常方便,没有滤料丢弃,减少环境污染。
③高效去除PM2.5。其针对PM2.5的一次通过效率可达30%-50%,而室内循环使用后,可以快速达到95%以上的循环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粒状空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进风口;3-颗粒状滤珠;4-滤体;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粒状空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底座1、进风口2、滤体4、出风口和风机5;在滤体4内设有颗粒状滤珠3,颗粒状滤珠的直径为1mm-10mm,颗粒状滤珠采用毛玻璃制作,自然堆积在滤体内。
底座和滤体均采用圆筒状,底座内部中空,进风口2均匀分布在底座1上;滤体上、下表面均为多孔结构,便于空气通过;风机5为变频轴流抽风机,可调速。
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在室内或汽车空间的任意平面上,打开开关,风扇开始旋转,风从底座上的进风口2进入,经过颗粒状滤珠过滤后由出风口排出,过滤完成。
清洗方法: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滤体4中将堆积有灰尘,清洗方法是将整个装置旋转180°,取下底座,将颗粒状滤珠倒进容器中于清水下进行重新,完毕后再装入滤体4中,再将底座扣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0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