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690.6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谷先广;赵友梅;王鹏翔;沈光勇;周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关文魁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碰撞 假人 冲击 标定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包括立式支架(1)、假人脚部固定台(2)和脚部冲击装置(3),所述脚部冲击装置(3)与所述立式支架(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冲击装置(3)包括:
转轴(31),水平设置于所述立式支架(1)的上部;
摆动系统(32),包括摆臂(321)和摆锤(322),所述摆臂(321)的一端与所述转轴(31)相对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摆锤(322)固定连接,用于对置于所述假人脚部固定台(2)上的假人脚部(4)进行锤击;
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摆锤(322)上,用于采集所述摆锤锤击假人脚部(4)时,假人脚部(4)所受到的冲击加速度;
力传感器,安装于假人脚踝处,用于采集假人脚踝所受到的冲击力;
数据采集系统,接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采集的假人脚部(4)所受加速度信号和假人脚踝部位力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受力大小,其内运行有比较模块和标定模块;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将所接收的假人脚部(4)的数据与标定标准数据进行比较;所述标定模块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数据对假人脚部(4)是否合格作出标定检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角度抬升装置(5),其包括:
减速传动装置(51),固定于所述立式支架(1)上,其与所述转轴(31)实现传动连接;
调节手柄(52),设置于所述减速传动装置(51)上,用于实现转轴(31)的角度调节;
所述摆锤系统(32)上还设有一举升臂(323)和电磁铁(324),所述举升臂(323)的一端与所述转轴(31)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324)固定于所述举升臂(323)自由端,所述摆锤(322)与所述电磁铁(324)通过磁力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31)上还设有角度传感器(6),用于采集所述转轴(31)的摆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人脚部固定台(2)包括基座(21)和脚部支架(22),所述脚部支架(22)固定于所述基座(21)的上端面,且其中线与所述摆锤(322)的运动轨迹共面,用于放置假人脚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部支架(22)设置两个,其间隔固定于所述基座(21)的上端面,其中一个所述脚部支架低于另一所述脚部支架的高度,较低的所述脚部支架用于固定假人的腿部,较高的所述脚部支架用于放置假人的腿和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较低的所述脚部支架的下端固定有可调行程安装板(7),所述可调行程安装板(7)可沿所述基座(21)的上端面前后移动,并通过可调节螺栓(8)与所述基座(21)固定连接。
7.一种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假人脚部设置于立式支架下方的假人脚部固定台上;
步骤二,将摆锤系统抬升一定角度使其自由摆动并撞击假人脚部,记录摆锤的冲击加速度和假人脚踝部位的受力大小;
步骤三,将所测冲击加速度和假人脚部受力数据与假人标定标准数据进行比较;
步骤四,根据比对结果对所测假人脚部是否合格作出标定判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碰撞用假人脚部冲击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四中对所测假人脚部作出标定判断,其具体是:
若所测摆锤冲击加速度和假人脚部受力数据在标定标准数据范围内,判断假人脚部合格;
若所测摆锤冲击加速度和假人脚部受力数据未在标定标准数据范围内,需对假人脚部作出相应检查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6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