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9551.3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颀;陶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英提尔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B11/00;B29L31/4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板 拉手 注塑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制造工艺,属于汽车饰件的领域,具体涉及二次注塑的汽车用门板拉手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行业景气度大幅高涨,行业效益大幅回升。
汽车内饰件门板拉手作为用于驾驶员及乘客上下车必须的部分,在满足承重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内饰零件外观的一致性及风格统一。 现有门板拉手零件一般由嵌件注塑完成,首先完成金属嵌件的成型,再通过金属嵌件注塑模具最终包裹金属件,达到塑料材质的外观要求。但是因为金属嵌件的存在,对模具内材料的流动以及冷却都存在一定影响,最终会对外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降低了成本,减少报废率,提高了外观的质量,并且满足了门板拉手的风格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所述的门板拉手为金属制品,包括如下步骤:
a、焊接成型,将金属板金零件冲压焊接成门板拉手的金属嵌件;
b、一次注塑,将焊接成型的金属嵌件放入一次注塑模具中,固定在一次注塑模具内,进行初次包裹注塑;
c、二次注塑,将初次包裹注塑后的金属嵌件从一次注塑模具中取出,检查后放入二次注塑模具中固定,进行二次包裹注塑,制成汽车用的门板拉手;
d、产品检验,将制成汽车用的门板拉手从二次注塑模具中取出,放在常温下冷却,并进行常规检验。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进行初次包裹注塑时,包裹金属板金零件的程度为60-8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中,进行二次包裹注塑的时间为45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通过一次注塑的初步包裹以及第二次注塑的最终包裹,提高了金属嵌件对外观的质量,并且满足门板拉手的风格要求,降低了成本和减少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所述的门板拉手为金属制品,包括如下步骤:
a、焊接成型,将金属板金零件冲压焊接成门板拉手的金属嵌件;
b、一次注塑,将焊接成型的金属嵌件放入一次注塑模具中,固定在一次注塑模具内,进行初次包裹注塑;
c、二次注塑,将初次包裹注塑后的金属嵌件从一次注塑模具中取出,检查后放入二次注塑模具中固定,进行二次包裹注塑,制成汽车用的门板拉手;
d、产品检验,将制成汽车用的门板拉手从二次注塑模具中取出,放在常温下冷却,并进行常规检验。
上述步骤b中,进行初次包裹注塑时,包裹金属板金零件的程度为60-80%;步骤c中,进行二次包裹注塑的时间为45秒。
将金属板金零件冲压弯曲成形,然后焊接成门板拉手的金属嵌件,并进行尺寸检验;将金属嵌件放入一次注塑模具中固定,进行合模注塑,取出后对初步包裹的零件进行检查,检查零件是否存在变形;将初次包裹的零件放入二次注塑模具,进行最终包裹注塑,制成汽车用的门板拉手,从二次注塑模具取出后检查门板拉手外观是否存在缩痕飞边的不良。
本发明揭示的汽车用门板拉手的注塑制造工艺,通过一次注塑的初步包裹以及第二次注塑的最终包裹,提高了金属嵌件对外观的质量,并且满足门板拉手的风格要求,降低了成本和减少报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英提尔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英提尔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5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瓶加热座架
- 下一篇:一种臭氧分解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