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光源模组与调整显示装置亮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498.7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2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叶佳翅;徐圣尧;曾俊伟;阙锦盛;林永峻;王博文;翁宏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光源 模组 调整 亮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相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光源模组与调整显示装置亮度的方法,尤其指一种具有脉宽调变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光源模组与调整显示装置亮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先前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电路图。显示装置10包含有脉宽调变控制单元110、升压单元120、光源130与处理单元140,其中光源130产生光线至显示面板(未图示)。
脉宽调变控制单元110(Pulse Width Modulation controller,PWM controller)具有输入端口111、112与输出端口113,其中,输出端口113输出脉宽调变讯号SC,如图3A所示,脉宽调变讯号SC具有工作周期W1的脉宽讯号,其工作周期比(Duty ratio)为W1/T1,且工作周期W1的脉宽讯号中具有工作周期W2的脉宽讯号,其工作周期比(Duty ratio)为W2/T2,其中工作周期W2低于工作周期W1,且输入端口112的直流电位固定,因此脉宽调变讯号SC中工作周期W2的脉宽讯号也固定,此时调整输出电压VOUT透过输入端口111改变脉宽调变讯号SC的工作周期W1,进而调整光源130亮度(即调整显示面板输出的亮度)。其中,升压单元120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VIN,进一步说明,升压单元120包含电感L11、二极体D11、开关Q11与电容C11,电感L11的输入端接收输入电压VIN,二极体D11的输入端耦接电感L11的输出端,开关Q11的闸极(Gate),如图中节点A1,耦接脉宽调变控制单元110的输出端口113,开关Q11的漏极(Drain)耦接于电感L11的输出端与二极体D11的输入端之间,开关Q11的源极(Source)耦接至地端,电容C11耦接于二极体D11的输出端与光源130之间,用以产生输出电压VOUT至光源130。升压单元120的控制端耦接脉宽调变控制单元110的输出端口113,用以根据脉宽调变讯号SC控制输入电压VIN产生的输入电流IIN对电感L11进行充能,或限制输入电流IIN对电感L11进行充能。但是,先前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先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更佳的发光效率的显示装置、光源模组与调整显示装置亮度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其包含:脉宽调变控制单元,该脉宽调变控制单元具有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该输出端口输出脉宽调变讯号,该脉宽调变讯号具有第一工作周期的脉宽讯号,且该第一工作周期的脉宽讯号中具有第二工作周期的脉宽讯号,其中该第二工作周期低于该第一工作周期;升压单元,该升压单元的输入端接收输入电压,该升压单元的控制端耦接该输出端口;以及光源,耦接该升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以产生光线至该显示面板。其中,当该显示面板的亮度小于预定亮度时,该第二输入端口固定该第二工作周期,且该第一输入端口改变该第一工作周期用以调整该光源的亮度;当该显示面板的亮度大于该预定亮度时,该第一输入端口固定该第一工作周期,且该第二输入端口改变该第二工作周期用以调整该光源的亮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压单元包含:第一电感,该第一电感的输入端接收该输入电压;第一二极体,该第一二极体的输入端耦接该第一电感的输出端;开关,该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感的输出端与该第一二极体的输入端之间,该开关的第二端耦接于地端,该开关的控制端耦接该脉宽调变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口;以及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耦接于该第一二极体的输出端与该光源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4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低设计代价的无线网络可靠性提高方法
- 下一篇:缓降逃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