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353.7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尚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9G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安之斐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提出了例如个人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电子书之类的各种终端电子设备。用户可方便地使用这些终端设备观看视频、浏览网页、进行视频音频通话等。随着这些电子设备被广泛使用,显示技术也已经成为了目前研究热点。目前已经提出了例如LCD、LED、OLED、mirasol、E-ink、DMS之类的各种显示技术。然而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幕耗电量大、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希望提出一种新的显示技术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透明容器,填充有组合物,其中组合物包括液体载体和带电反光粒子;第一驱动单元,配置来提供第一驱动信号;上极板,与第一驱动单元相连接,设置在透明容器的上表面上,配置来根据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第一电压;第二驱动单元,配置来提供第二驱动信号;下极板,与第二驱动单元相连接,设置在透明容器的下表面上,配置来根据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第二电压;发光单元,设置在透明容器的侧面,配置来从透明容器的侧面向透明容器发射光线,其中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穿过组合物,以在组合物中形成光通路;亮度控制单元,配置来根据光通路的位置,来确定第一驱动单元所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和/或第二驱动单元所提供的第二驱动信号,其中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作用下,至少一部分带电反光粒子位于光通路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其透明容器中填充包含液体载体和带电反光粒子的组合物,并且使得至少一部分带电反光粒子位于穿过透明容器光线以在光通路中形成悬浊液,从而在入射光线的照射下在光通路中的带电反光粒子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现,并且通过对光线散射的带电反光粒子向用户进行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显示技术,相对于现有的显示技术,配置结构更加简单,并且提高了对从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技术可减少显示装置的耗电量,并且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上极板和下极板未对组合物施加电场的一个示例情形的示意图。
图3B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上极板和下极板对组合物施加电场的一个示例情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元件的重复解释将被省略。
图1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透明容器110、第一驱动单元120、上极板130、第二驱动单元140、下极板150、发光单元160和亮度控制单元170。
在透明容器110中填充有组合物。组合物可包括液体载体和带电反光粒子。在未对组合物施加电场的情况下,带电反光粒子沉于液体载体的底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液体载体可以是不导电的透明液体,而带电反光粒子可以是例如带电微胶囊之类的带有电荷的人工合成的微粒。
第一驱动单元120可向上极板130提供第一驱动信号。上极板130与第一驱动单元120相连接,并且设置在透明容器110的上表面上。上极板130可根据第一驱动信号产生第一电压。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上极板130是透明的。
第二驱动单元140可向下极板150提供第二驱动信号。下极板150与第二驱动单元140相连接,并且设置在透明容器的下表面上。下极板150可根据第二驱动信号产生第二电压。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下极板150是透明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