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信转移方法、短信转发平台及短信监听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154.6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5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良;严斌峰;罗云彬;张成岩;田新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会娟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信 转移 方法 转发 平台 监听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短信转移方法、短信转发平台及短信监听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竞争的加剧,资费优惠套餐的不断推出,用户经常需要从一个运营商的网络换到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但由于国内还没有全面开展携号转网服务,因此绝大部分用户更换运营商时还必须更换号码。如何把原有号码收到的短信自然转移到新号码上,以免除携带多个手机的不方便,成为客户的重要需求。
目前,有技术方案用于实现终端短信与特定即时聊天工具之间短信的转移,如中国移动的飞信,但是主要实现终端短信息转移到飞信客户端上,无法提供跨网短信息的转移,即不能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实现转移。也有技术方案通过接收短信的手机终端自动转发,也实现了短信的转移,但是该种方案在转移短信的接收端显示的短信发送方为转发短信的号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信转移方法、短信转发平台及短信监听器,以优化短信转移发送至其他号码的方案。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信转移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短信监听器的网络数据包,并从中解析出主叫方号码、被叫方标识和短信内容;
根据所述被叫方标识查询获取预存的转发方号码;
将所述短信内容封装为短信数据包,并向所述短信数据包中添加短信转移标识,将所述转发方号码添加为所述短信数据包的被叫方号码,将所述主叫方号码添加为所述短信数据包的主叫方号码;
将所述短信数据包根据被叫方号码通过短信业务承载平台向被叫方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短信转移的方法,包括:
接收短信数据包,并从中解析出主叫方号码和短信内容;
将所述主叫方号码和短信内容封装为网络数据包,并向所述网络数据包中添加插入本机的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标识作为被叫方标识,将短信转发平台的地址添加作为所述网络数据包的目的地址;
将所述网络数据包向所述短信转发平台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短信转发平台,包括:
第一信息解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短信监听器转发的网络数据包,并从中解析出主叫方号码、被叫方标识和短信内容;
号码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叫方标识查询获取预存的转发方号码;
短信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短信内容封装为短信数据包,并向短信数据包中添加短信转移标识,将所述转发方号码添加为所述短信数据包的被叫方号码,将所述主叫方号码添加为所述短信数据包的主叫方号码;
短信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短信数据包根据被叫方号码通过短信业务承载平台向被叫方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短信监听器,包括:
第二信息解析模块,用于接收短信数据包,并从中解析出主叫方号码和短信内容;
信息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主叫方号码和短信内容封装为网络数据包,并向该网络数据包中添加插入本机的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标识作为被叫方标识,将短信转发平台的地址添加作为该网络数据包的目的地址;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数据包向所述短信转发平台发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只需把原号码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块)卡插入短信监听器中,发给该号码的短信就会自动转移给指定的新号码,并且新号码接收到短信后,显示的发送方号码为原短信发送方的号码。同时,本发明不受运营商网络的限制,能够实现跨网短信的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短信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短信转移方法所适用的网络架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短信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短信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短信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短信转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短信转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短信转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短信监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短信监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短信监听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1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
- 下一篇:超高精密复杂曲面齿条的加工方法及其配套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