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毫秒激光器和纳秒激光器同步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131.5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7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峰;杜希文;赵友全;尹荣贻;刘宪华;肖松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毫秒 激光器 同步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器控制装置,进一步涉及一种毫秒激光器和纳秒激光器同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毫秒激光和纳秒激光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机械加工等领域内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毫秒激光作用到材料样本上会发生热效应,而纳秒激光作用到材料上则会发生离子效应,为了探明材料在毫秒激光和纳秒激光共同作用下的反应,需要让两种激光器同时工作。例如对同一个材料样本,在1064nm波长工作的同时,加以紫外激光诱导,使之在热效应和离子化效应两种状态可以重叠发生。
因此,需要一种毫秒激光器和纳秒激光器同步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本发明工作设计了一种毫秒和纳秒脉冲同步控制装置,在毫秒脉冲输出的同时,可以同时控制输出纳秒脉冲激光,因此在被照射材料样本上可以同时发生短脉冲和超短脉冲激光效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毫秒激光器和纳秒激光器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与毫秒激光器连接的光脉冲检测器,与光脉冲检测器相连的联用控制器,与联用控制器相串接的纳秒激光机箱,所述纳秒激光机箱控制纳秒激光器。
所述光脉冲检测器由高灵敏的光电管和放大电路组成,用于检测光脉冲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联用控制器控制芯片为C8051F单片机,接收到毫秒激光脉冲信号的同时,输出CLK信号和Q信号到纳秒激光箱。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联用控制器还包括串口通信接口,可以实现通过计算机对微处理器的控制。
光脉冲检测器与联用控制器之间通过6芯电话线连接。
联用控制器与纳秒激光控制箱之间通过的CLK和Q信号传输线为BNC线缆。
本发明首次将毫秒激光器和纳秒激光器联用,通过同步控制,具有操作简便、同步性好、脉冲误判率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Y2激光器的控制时序。
图2为实施例中系统构成,图中,11代表毫秒激光器,12代表光脉冲检测器,13代表样品,14代表联用控制器,15代表计算机,16代表纳秒激光机箱,17代表纳秒激光器。
图3为实施例中电路原理图。图中,2代表电源部分的稳压芯片,3代表连用控制器主控部分的微控制器,4代表联用控制器上的串口芯片,5、6代表BNC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两台激光器,一台为华工产YAG1064长脉冲激光器,下称Y1,一台为BeamTech公司纳秒三波长激光器,为倍频激光器,可以输出波长为266nm,532nm,1064nm,脉冲长度为30ns的激光,下称Y2。激光器现有的控制方法为Y1:脚踏开关控制,为0-10Hz,脉冲长度为几个到几十个毫秒可调,Y2:脉冲控制,脉冲为30ns,由PC机控制。
设计思路:毫秒脉冲宽度远远大于纳秒脉冲,因此可以在毫秒脉冲内触发纳秒脉冲,采用高速光开光,在检测到毫秒脉冲时即刻启动微控制器的定时器,产生纳秒的脉冲时钟信号和脉冲触发信号,从而实现在毫秒脉冲发出后的任意时刻产生纳秒激光脉冲。Y2为双脉冲控制方式,给Y2输入CLK+Q信号上升沿,上升时间为10ns,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0us,CLK&Q间隔为166us,频率<10Hz。Y2控制时序如图1。
设计方案:本设计系统工作原理如图2、3所示,
毫秒激光器和纳秒激光器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与毫秒激光器11连接的光脉冲检测器12,与光脉冲检测器12相连的联用控制器14,与联用控制器相串接的纳秒激光机箱16,所述纳秒激光机箱16控制纳秒激光器17;所述联用控制器还包括串口通信接口4,可以实现通过计算机对微处理器的控制。
所述光脉冲检测器12由高灵敏的光电管和放大电路组成,用于检测光脉冲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联用控制器控制芯片为C8051F单片机,接收到毫秒激光脉冲信号的同时,输出CLK信号和Q信号到纳秒激光箱,触发Y2工作,从而实现毫秒激光和纳秒激光的同步进行。
光脉冲检测器与联用控制器之间通过6芯电话线连接。
联用控制器14与纳秒激光控制箱16之间通过的CLK和Q信号传输线为BNC线缆5、6。
工作电路如图3所示,电源部分通过稳压芯片2分别为光脉冲检测模块11和联用控制器主控模块供电,微控制器3接受光脉冲信号的同时,从5、6处输出Q信号和CLK信号,此外微处理器3和可以通过串口芯片4与计算机通信。
本发明首次将Y1和Y2联用,设计了Y1和Y2的同步控制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同步性好、脉冲误判率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