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组合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8747.0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赛娟;陈竺;毛建华;马列;张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3/36 | 分类号: | A61K33/36;A61P11/00;A61P35/00;A61K31/5377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细胞 肺癌 组合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组合药物。
背景技术
非小细胞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由肿瘤引起的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化疗。对于存在EGFR L858R突变或者EGFR 19号外显子存在不同缺失突变的患者(常见于亚洲、女性、非吸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又名易瑞沙)靶向治疗效果较好。
众所周知,化疗的副作用非常大,因为其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很多肿瘤患者无法耐受较大剂量的化疗而导致治疗无法继续而死亡。
虽然,吉非替尼对部分EGFR存在突变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病人一般在1-2年内会发生复发或者转移,或者产生新的突变而对吉非替尼产生耐药,所以,即使使用吉非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仍然不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总生存期。关于一种由三氧化二砷和吉非替尼组成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组合药物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靶向治疗方法,使更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提供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组合药物。
本发明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药物在制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组合药物,所述的组合药物由三氧化二砷和吉非替尼组成。
所述的三氧化二砷和吉非替尼的比例为1-2μM:0.01-10μM。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药物在制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组合药物由三氧化二砷和吉非替尼组成。
所述的三氧化二砷和吉非替尼的比例为1-2μM:0.01-10μM。
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靶向治疗方法,首次提出了三氧化二砷和吉非替尼的组合药物,及其在制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砷剂和吉非替尼联合应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策略,将使更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
附图说明
图1A:砷剂与Gefitinib作用24h以及48h后引起三种细胞增殖抑制的情况。
图1B:流式细胞结果显示砷剂与Gefitinib作用48h后引起三种细胞凋亡的情况(subG1峰的出现)。
图2:砷剂与Gefitinib对NCI-H1975、HCC827以及A549细胞EGFR的降解以及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C3以及自噬相关的信号通路的蛋白,图2A. As2O3与Gefitinib对NCI-H1975细胞的作用,图2B. As2O3与Gefitinib对HCC827细胞的作用,图2C. As2O3与Gefitinib对A549细胞的作用。
图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砷剂与Gefitinib对NCI-H1975细胞自噬的影响(LC3表达)。
图4:电镜结果显示砷剂与Gefitinib诱导NCI-H1975细胞自噬体形成。
图5:砷剂与Gefitinib对NCI-H1975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实际肿瘤体积与相对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6:砷剂与Gefitinib对NCI-H1975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小鼠的实际肿瘤体积与相对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图7:NCI-H1975荷瘤小鼠肿瘤大小以及分离肿瘤大小大体图片。
图8:砷剂与Gefitinib对HCC827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实际肿瘤体积与相对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9:砷剂与Gefitinib对HCC827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小鼠的实际肿瘤体积与相对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图10:HCC827荷瘤小鼠肿瘤大小以及分离肿瘤大小大体图片。
图11:小动物PET-CT显示原位模型制备成功。
图12: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原位模型制备成功。
图13:非小细胞肺癌原位肿瘤小鼠模型各组小鼠肺部大体照片,绿色细胞为肿瘤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柜员设备
- 下一篇:一种CTP电容式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