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8309.4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寇晓康;郭福民;王程;王日升;陈绍添;王刚;刘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24 | 分类号: | C22B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湖 氯化镁 卤水 连续 离子交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包括树脂、用于装载树脂的多个树脂柱、同树脂柱上端连通的进料总管及同树脂柱下端连通的出料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柱分为五组,每组至少包含一个树脂柱,所述树脂柱之间通过串联管路依次串联连接,并形成顺序移动、循环运转的卤水吸附除硼组、淋洗组、解吸组、反冲组、料顶水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水吸附除硼组包括有卤水吸附除硼组第一级树脂柱(13)、卤水吸附除硼组第二级树脂柱(14)和卤水吸附除硼组第三级树脂柱(15),它们通过串联管路(43)连接,其中,卤水吸附除硼组第一级树脂柱(13)上端安装有卤水吸附除硼组进料口(3),卤水吸附除硼组第三级树脂柱(15)下端安装有卤水吸附除硼组出料口(4);
所述的淋洗组包括有淋洗组第一级树脂柱(11)和淋洗组第二级树脂柱(12),它们通过串联管路(43)连接,其中,淋洗组第一级树脂柱(11)上端安装有淋洗组进料口(1),淋洗组第二级树脂柱(12)下端安装有淋洗组出料口(2);
所述的解吸组包括有解吸组第一级树脂柱(18)、解吸组第二级树脂柱(19)和解吸组第三级树脂柱(20),它们通过串联管路(43)连接,其中,解吸组第一级树脂柱(18)上端安装有解吸组进料口(9),解吸组第三级树脂柱(20)下端安装有解吸组出料口(10);
所述的反冲组包括有反冲组树脂柱(17),其中,反冲组树脂柱(17)下端安装有反冲组进料口(7),反冲组树脂柱(17)上端安装有反冲组出料口(8);
所述的料顶水组包括有料顶水组树脂柱(16),其中,料顶水组树脂柱(16)下端安装有料顶水组进料口(5),料顶水组树脂柱(16)上端安装有料顶水组出料口(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总管包括卤水进料总管(35)、淋洗进料总管(34)、解吸进料总管(33)、反冲进料总管(37)和料顶水进料总管(36),所述出料总管包括卤水出料总管(40)、淋洗出料总管(39)、解吸出料总管(38)、反冲出料总管(42)和料顶水出料总管(41),所述的每个树脂柱上分别设有同进料总管连通的进料支管和同所述出料总管连通的出料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支管包括卤水进料支管(23)、淋洗进料支管(22)、解吸进料支管(21)、反冲进料支管(25)和料顶水进料支管(24),分别同所述的卤水进料总管(35)、淋洗进料总管(34)、解吸进料总管(33)、反冲进料总管(37)和料顶水进料总管(36)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的出料支管包括卤水出料支管(28)、淋洗出料支管(27)、解吸出料支管(26)、反冲出料支管(30)和料顶水出料支管(29),分别同所述的卤水出料总管(40)、淋洗出料总管(39)、解吸出料总管(38)、反冲出料总管(42)和料顶水出料总管(41)一一对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进料支管、出料支管和串联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31),用于周期性控制各树脂柱组间同步实现卤水吸附除硼、淋洗、解吸、反冲、料顶水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树脂为具有大孔结构的螯合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从盐湖氯化镁卤水中除硼的连续离子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制阀(31)为电磁阀或气动阀,通过PLC程序控制,用于周期性控制所述的进料支管、出料支管和串联管路的启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3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